


记忆中的腊月
荣玉奇
年,越来越近,今天已经是腊月十四了。然而,对于我这个七旬老汉来说,心里却是茫然不安。一年又一年,岁月从指尖悄然流失,增长的只有年龄。不知从何时开始,过年对我来说不再是一种渴盼和喜悦,早已沦落成一种负担和心累。真正对过年的期盼,已经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
依稀记得,一走进腊月,就意味着春节不远了,年的味道越来越浓。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儿时的年味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让人怀念,让人留恋,让人难忘。也许儿时的年味永远沉淀在心底,只能留在记忆中,那时虽然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电子游戏,没有春晚,没有大把的压岁钱,但是却有着浓浓年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让人记忆犹新。
儿时一进腊月,就会掰着指头期盼过年,而且嘴里哼哼着念念有词。至今我还记得有一首耳熟能详的顺口溜:“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守岁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那时,感觉一进入腊月,虽然天气很冷,但心里却很热,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到处都充满了过年的火热场面。这边厢支起大锅烧起热气腾腾的开水,磨刀霍霍,准备杀猪;那边厢嗖嗖转动的石磨,在紧张的磨豆浆,准备做豆腐;还有人在门口摆上桌子和笔墨,帮人书写春联,地上铺满了大红纸,红彤彤格外醒目;忽然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起来,原来是在送灶神;大街上用席子搭起一座神棚,里面供奉着神像,善男信女进进出出膜拜烧香磕头,还有锣鼓声热闹非凡······可惜这种热闹的过年场面,现在都看不到了。
儿时在老家过年,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放鞭炮。那时候村子里有“女孩爱花,男孩爱炮”的说法,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鞭炮对男孩子来说,确实是一种稀罕物,平时除了红白喜事,很少买这东西。然而,一到过年,就不同了,几乎家家户户要买鞭炮。春节前的庙会上,老百姓置办年货,除了吃的东西,鞭炮也是不可少的一项。 不知为什么,那时候我并不喜欢整挂的放鞭炮,而是喜欢把它拆开一个一个地放,觉着这样才过瘾。大人买来鞭炮后,我把它小心翼翼地拆开,一次拿上十几个,跑到大街上和小朋友比赛,看谁的炮响,看谁敢拿着放,就是先拿在手中点燃炮焾,然后迅速把它抛向空中,让它下落时爆响,当然这是需要胆量和技巧的,弄不好会炸着手的。可是只有这样,才感到玩得开心,玩得刺激,玩得有花样。
为了治理环境,现在城市已经禁放鞭炮,从环保的角度来看,这当然是一件好事。可是过年不放鞭炮,就会觉得无声无息,毫无生气。可以说,没有了鞭炮声,也就少了很多年的味道。
任何事情都有两重性,现在社会是进步了,生活水平是提高了,然而过年却感觉越来越没有年味了,因为儿时过年的年味渐去渐远了,也许是我喜欢怀旧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