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归正传,今天我们着重讲下书法创作的具体问题,这也是多数书友们比较关心的问题,书法的字体创作虽然说是有些区别,但也是大同小异,今天通过楷书的创作作为门径处理旁通。
我们知道楷书从字形上分为大楷、中楷还有小楷,从字体上大概分为魏晋楷、魏碑以及唐楷。在学习上我比较尊崇康有为先生的练字方法,他主张先写大楷,写碗口那么大。因为写大楷可以把字的气写开,以后再写小字也不会小气。再有大字不遮丑,哪个笔画交代不清,哪个字安排不好,一目了然。另外写大字可以训练用笔的使转方法,线条力度和结字准确性。大字写一段时间后可以写核桃大小的中楷,然后可以写小楷。毛笔字大一分,难度就大一分,我们这种学习方法是由难及易。同时大字看起来好看,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写字的兴趣。
我今天讲课的题目叫楷书的创作方法。很多书友对创作的程序比较模糊,自己写过很多作品,但没有思考过程序,接下来我重点讲下这个问题。我们在创作之前首先考虑的是工具,工具不顺手,写出来的字肯定不好,而且越写心情越不好。首先说毛笔,我写楷书通常用硬毫或者是兼豪的笔,这样写出来的字线条挺拔有力度,而且笔画也能够写得准确。还有大笔写小字笔一定要尖,笔不尖笔画写不精道,大笔写小字是古法。同时用的毛笔要有肚,按照启功先生的话,这样腰上才有劲,写出来的笔画才饱满。然后是墨,我写中楷和小楷通常是研墨,因为研出来的墨有层次。画画讲墨分五色,同样也用于书法,墨色要是一团黑,显着单调不好看。写大楷用的墨多,这时候我就用墨汁,有的时候会我把墨汁倒入磨墨机里磨一会儿再用。我用的墨通常是红星的,一得阁的用其练习居多,一得阁的墨汁胶重,不兑水太稠拉不开,水兑多了颜色灰显着不精神。接下来是纸,写大楷和中楷我建议用生宣,生宣有烟化的效果,墨色丰富好看,有时候我也用半生的纸,会更流畅一些。小楷一般用熟宣或者半生宣。关于砚台,我喜欢用大号的,越大越好,稳当蓄墨多。砚台小蓄墨少,再添加会导致墨色不统一。有人用盘子,但这样缺少古意,意境不对。
介绍完工具以后就是确定形式,创作作品要先形式后笔墨。先设计形式再加上笔墨的配合,才成一件作品。弘一法师在介绍写字的时候很重形式,也就是章法,他说章法在整个作品里占50分,字占35分,墨法占5,印章占10分。由此可见整体是最重要的,章法安排不好,单个字再好也不好看,作为一件艺术作品还有比整体更重要的吗?维纳斯为什么要断臂,就是因为整体不协调,为了统一要砍掉胳膊。形式是意在笔先,就是在创作之前要考虑下我的作品写完后是什么样子的。形式的设计是区分业余和专业的主要区别。作品如果没有表现出来明确的意味,就没主体精神了。用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表现出整体什么样的意境,心里要有数。形式的设计有经验的书法作者一般能写到,但经验浅的人不好把握,所以平时学习要多注意别人的作品形式。书法具体的形式很多,老书友对于这些形式都不陌生,譬如中堂、对联、扇面、斗方、匾额等,每一种形式都是变化多端,我们需要在展览当中多留心多研究。我们写一张字先要考虑好,例如是写中堂还是写斗方,这是最起码的形式的安排。
在创作中还要注重材料,有人认为材料不重要一张白纸即可,这是业余人的想法。市面上有很多才材料,各种五颜六色的纸,还有绢。不要把纸的颜色局限在白色上,纸的颜色要和墨色搭配好,这里有个基本原则,墨色重纸的颜色可以深一些,这叫重配重,细笔画的字纸的颜色一定要浅,这是细配浅。例如用颜色很暗的纸去写小楷,就看不见了,颜色一定要搭配好。纸的颜色选择上最起码要高雅朴素,尽量不要用红色、翠色、粉色等很绚丽的颜色,会很俗气。但是一些特定情况除外,例如写寿字就要用红色而不用白色,抄佛经要用佛教黄等,总之要按照约定俗称的规矩用纸。
接下来就是挑选书写的内容,这是现在创作的普遍思路。按照传统文人的书写来讲,是先确定书写内容再定形式,因为有些场合必须要这样,例如写书信总不能写成中堂,请柬不能写成横幅,而现在的创作很多不在这个范畴里,例如有人请你写“素心若雪”四个字,你就要想是写横幅或者是斗方等,这时你要考虑自己所擅长的同时和内容配套的形式。作为文人书写的内容要高雅,不能写粗俗的文词,有失自己的身份。另外人们常写的内容尽量也不要写,例如宁静致远、厚德载物、滚滚长江东逝水等,这些内容实际很好,但是由于大家经常看见,属于写烂的俗词,并且这种内容很难写,纵然你比别人写的好,也会让人觉得似曾相识很难记住。白话和古文不能混写,有的人正文写古文,例如诗词等,但是落款是白话,这样文字不配套俗不可耐。更不能写错字和白字,书法没有文字重要,字写的难看点没关系,但写错字是不可原谅的。繁体字和简化字也不能混用,要么是繁体字,要么是简化字,通常我们的创作现在还是所用繁体。现在我们的多数书法家写的内容都是古人的文章,这里我向大家推荐中华书局的书,尤其是繁体字版的,勘误率比较低错字少。有的人说创作的时候我不会写繁体字,用电脑把简化字翻译成繁体字,这样的不行的,因为电脑是机械没有文化的,经常翻译错误。例如说电脑会把所有的云翻译成,雲彩的雲,这样是不行的,雨字头雲是雲彩的意思,而云是说话的意思。还有前后的后,现在用的简化的后以前是太后的后,和前後的後不是一回事,电脑会把太后的后也翻译成後。所以说创作之前要把书写的内容研究好,别在文字上出错,错一个字作品就失败了,毛笔字写的再好没用,这一点一定要引起重视。
形式和内容准备好后,作为写中楷和大楷来讲接下来第一步要叠格子,或者是画格子。把纸准备好叠成正方形的格子,因为唐代的碑都是正方形的格子,如果内容比较长,我们可以用铅笔在格子里写上要写的字以免出错。从一开始要养成严谨认真的习惯,我们要把画格子作为一种方法来看待,小楷可以只画竖格,中楷和大楷要画方格子。在格子里写完正文后就是落款,落款的重要性和正文一样,坚决不能忽视。落款要有巧思,不能落俗套,这也是区分专业书法家和业余的区别。正文虽然写的好,但形式常见的落款会导致作品显得俗气,要多留心学习好的作品的落款。最后是盖章,盖章要讲究,倒了、歪了、不清楚都不行,如果没有把握,我建议大家可以先把章盖到其他的纸上,然后剪下来放在作品上看一下位置是否合适。盖章的位置通常是在落款的最后一个字的下面空半个字的位置。章盖完成后作品最后一道程序就完成了,接下来可以把作品挂在墙上看,找问题,进行再调整(重新写一遍),直到满意为止。很多作品的问题挂在墙上看后就会一目了然。
有的朋友会说,老师您讲的是创作,我还不会创作,只会临摹。这一点我要说几句,临摹也按照我的方法来,作品分为两种,一种是创作,一种是临作,他们所包含的元素也都是这几种,正文、落款、盖章。要保持创作的严谨严肃性,写一张是一张,有时写完落款盖章后就舍不得扔了。如果说我们在临帖或者是创作的时候,抱着“不好我就扔了吧”的心态,能写好吗?要逼着自己把最高的水平拿出来,挑战极限。严谨不只是作品,包括在网络上传的作品照片,也要完整,剪裁方正,这也是对老师和书友的尊重。
关于审美标准
楷书的创作有着基本的审美标准,就是清正大雅文。
清,干净清楚,纸面要整洁,每一笔要交代清楚,尤其是入笔收笔,不能含糊,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准确就像打靶一样,线条要扎实入纸,不能飘。
正,汉字是方块字,要写得堂堂正正,不能伸胳膊蹬腿,故弄 姿态,搔首弄姿。
大,大气,写字要从容不迫不能紧张。张牙舞爪不是大气,是匹夫之勇。结字要宽敞,落落大方,不能夹着,用笔要挺拔贯气。作真如草,真就是楷书,写楷书要像写草书似的能放得开,不能缩手缩脚。
雅,高雅、古雅。虽然说古雅之美不是书法的所有的美,如果说你的字要是没有古意,就离俗不远了。启功先生当年批评别人的字的时候就说“你的字太新”,就是没有古意的意思。字有古意不容易,需要多研究,多了解古人,在古代的碑帖泡,学习古人的气质和手法,离当代人的作品远些。有的人说,我是不薄今人爱古人,即学古人也学今人。这话仿佛没毛病,但是我觉得有巨大的问题。时人的东西你不用学耳濡目染的已经受了很大的影响,再去刻意学习,岂不是俗之又俗。
文,文气。我不知道什么是文气,但是我不知道什么不是文气,比如粗野、霸道、荒率、江湖气、商品气、妖鬼气,所以辨认清楚气质很重要。
结语:书友们,今天晚上向大家介绍了学习书法的基本观念,以及楷书创作的工具、形式、内容等程序,这些都是方法,没有正确的方法是不行的,姿势不对越睡越累。方法很重要,但需要更多的实践,在实践当中要按照方法去改进,循序渐进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会有个过程。
授课人:中国书协会员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