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情传千里,尺素抵万金
——写给在西安抗疫的白衣勇士和生活在古城的亲人
作者:王应祥
(一)
当辛丑年轮转到尾迹,
当2022年元旦的钟声即将敲响,
在国家坐标系的大地圆点,
中华文明的十三朝帝都,
我的西安,我的长安古城病了。
战疫情的鼓声铮铮的响彻在钟楼上空,
我的西安古城被迫按下了暂停键。
美丽的西安古城突然黯然失色,
没有了往日的热闹喧嚣,
更没有了她往年新年的喜庆,
千万人的古城呀!
沉寂静谧得让人胆怯和惶恐,,
疫情的突袭让我的心情无比忧伤。
一个让多数人认为局部的小点疫情,
怎么忽然间像是蓄谋已久的攻击战争?
对西安发起猝不及防的闪电战啊!
来势汹汹的“德尔塔”病毒,
纵横决荡的肆虐着我的西安古都。
霎时,
人们陷入在慌恐无序的生活中,
生活、上学、工作在长安古城的亲人,
牵挂的我为你们倍受煎熬。
西安,我的亲人,
西安,我的一千三百万乡党,
你们正面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考验。

(二)
白天,西安街街巷巷行人寥寥可数,
夜晚,更像一座万籁俱寂的空城。
无休止的病毒新冠疫情,
以迅雷之势侵染着城内,
还溢向了古城之外。
一个个病体的溯源,
一串串揪心的增长数字
在牵动着我们的心,
西安告急!
党和政府集结号已经吹响!
于是,
一封封上前线的申请书话语感人泪下,
一页页“若有战必召回”誓言铿锵有力,
申请书鲜红似血的手指印直侵眼眸。
那个手握签字笔签写“同意”的院长,
颤巍巍的手不能正确的落在签字格内。白衣天使的这一次无私奉献,
又感动了老院长。
这是她们要求又要冲上新的抗疫前线,
“就同意我们去西安吧!
我们比年轻的同志有经验!”
一个个坚定信念印在直抒胸臆的脸上,
一个个斗志昂扬的信心溢于言表。
而申请去西安的扶风医疗救护队,
就有一位我的至亲。
爱美者女之天性,
她们早已自剪去心爱的长发,
只等院长和县委书记的一声令下出发,
西安又成了她们,
没有硝烟的生命保卫战场。
最初拟计划去西安的医护救援团队,
扶风最终还是多去了十人。

(三)
疫情就是命令,
各地的白衣战士又一次紧急集结,
义无反顾从四面八方驰援西安,
地方的白衣医护救援队来了,
武装整齐的子弟兵医疗救护队来了,
社会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也来了,
更有退役军人组成救援服务队也来了,
多少人逆流而上加入到志愿者行列。
一车车防疫物资,
一车车捐赠的蔬菜和食品,
一场场爱心人士的捐款急送西安;
扶风乡党捐赠带有标识的生话物资,
也在一车车紧锣密鼓地运往西安。
一幅幅感人的画面,
几回回让看到的人们湿了眼眶。
一处有难,八方支援,
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这就是中国人民救死扶伤的力量,
这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中国精神。
祖国强大力量大,
众志成城希望来,
爱心潮流涌西安,
同心齐力保古都。
西安的亲人你们还担心吗?!

(四)
汹涌多变的“德尔塔”病毒,
把人们平时对疫情的轻视和侥幸,
一下子击了个粉碎。
在互联网把人们推向了自媒体的今天,
多闪、抖音、微信、短视频、朋友圈,
刷爆了手机屏幕,
一幅幅小视频,
一篇篇言之过激的评论文章,
把病了的西安推向了风口浪尖,
社交媒体的各种内部消息相互夸大,
让人们看到了古城西安疫情的危急。
透过今冬瑞雪后的晴朗夜空,
我的目光有些许迷惘,
于是,我抬起手从指缝间眯起小眼,
寻觅黑暗中的那些点点光亮。
长安古城虽已闭城,
但是,城市的灯火还依然闪烁璀璨,
古城繁光点点仿佛就如星星之火,
引导我们攻克时坚正走向光明。
毕竟,我们有过武汉封城前车之鉴,
经历过个别省市的疫情防控经验,
经历了平时防疫的教育和运行。
那些自媒体的夸大其词,
那些个别社区、小区人员的乱像,
没有人情味对打工族的漠视和欺辱,
个别医院教条的唯核酸检测证明论,
一些只封不管人们生活资料怎样补充,
折射出了一线防疫工作的种种缺陷。
随之也就有了省委、省政府,
和西安市机关数千名干部下一线。
两个侄子也被下到高、中风险小区,
去坚守一线的抗疫岗哨。
拿着手机对开着视频,
看着他们身着白色的医务防护服,
一下子就想起西安生活的诸多亲人,
更是潮湿了我的双眸。
基层防疫有不足政府立即会纠正,
正是有了及时的查漏补缺,
政府做好了最后一百米服务的硬措施,
让在西安的农民工、临时的外来人,
有了暖心的感动。

(五)
当西安遭受到疫情严重威胁的时候,
不仅仅是一线的白衣勇士与病毒决斗。
西安正是一场多“兵种”,
“大兵团”式的剿灭病疫的战役。
这是一场党、政、军、民合作的战斗,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斗。
这是一曲国魂、党魂、医魂的交响曲,
这也是一支党员、干部、白衣勇士,
和古城人民以及各路志愿者,
共同来完成的特殊战斗。
病房是血与泪的战场,
而路卡、门楼口则是战役的前哨。
防疫人员用自己的血肉之躯,
筑起了护佑古城人民健康的坚固长城。
人海茫茫,
身着白色医护服的你不会认识我,
我也不会看清你,
霓虹闪闪,
你也不会发现我。
我在封闭的病房手术台上,
你在高速路口的收费站口,
他在社区、小区的党员防疫岗哨前。
大爱无疆一条心,
联防联控守屏障。
这些白衣勇士把染病危险留给自己,
爱民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胜过世逊华佗!
西安古城闪烁的是一个个白衣影记,
那就象上万只洁白的天鸟在运动,
这上万只洁白的鸟在净化着西安古城。
我站在扶风那巍巍的佛祖舍利塔下,
遥望着东方的西安古城,
向日夜奋战在那里的人们祈愿着平安!
其实,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而前行。
西安,
有着上万医务勇士为你护佑疗伤;
有着不顾生命危险的上万一线志愿者,
为你屏起阻挡疫情的钢铁屏障;
更有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临坐阵;
还有着上千万古城人民的坚守和付出。
我的西安古城曙光在前头!
西安,加油!
长安一一一定会常安!

作者简介
王应祥,男,陕西扶风县召公人。退役军人,公务员,一级科员主任。县社科联副秘书长,县作协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省、市散文杂文协会会员、市作协会员。先后在《人民军队报》、《中国国防报》、《解放军报》、《中国民兵》、《西北民兵》、《中国农机化报》、《陕西日报》、《陕西农村报》、《西北信息报》、《各界导报》、《宝鸡日报》、省市广播电台、各地网络媒体平台等刊发各类新闻稿子两千余篇;刊发散文、诗歌、小故事一百三十余篇(首),获全国农民报好稿评选二等奖1篇,省、部级刊物征文二、三等奖15次。主编的《扶风县军事志》书,获全国县级军事志编纂质量三等奖,多篇散文入编在《宝鸡文学六十年》等大型文学丛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