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家乡
文/建健康康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怀下,在吉林省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吉林省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日新月异,蒸蒸日上!
(一)加强物质文明建设!
就说说九台区吧!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鳞次栉比,农村父老乡亲,不少喜迁新居,住进了九台区各乡镇的楼房小区!
九台区原来有三道街,现在又新建了四道街和五道街!九台区里的棚户区,都被一栋栋高楼所代替!九台营城的居民,都搬到了九台南山南面的福星小区。九台区向南开发,又建了好几个楼房花园小区!回迁户和不少农村父老乡亲也搬家到九台区里居住!长春外五县的居民也有搬到长春买楼居住的!
九台亮化工程做的也很出色,每到夜晚,东西两个转盘和街道霓虹灯,灯光闪烁!色彩斑斓!
乡村安上了自来水,有的卫生间也安了坐便!家家有统一的卫生箱!
为了方便百姓,九台各乡村都修了水泥路或油渣路,新修建了许多桥梁!
桃山村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在田地水沟处,用石头水泥砌的,又用铁丝网拦上了!

种地大户都实行机械化作业,春用旋耕机翻地播种,秋用收割机!收割玉米!
九台有三个旅游区,一个是九台南山公园,一个是六台乡,大贝花海景区,一个是马鞍山景区!
(二)精神文明建设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吉林省志愿者家园,牢记总书记的教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认真落实中央文明办,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乃至在省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直接领导下,积极开展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
2021年,光九台区就涌现出170多名志愿者,都是自愿参加的,他们之中,有的志愿者,被评为九台好人,有的志愿者,被评为吉林好人!他们之中,有机关单位的干部,有工人,有老师,有医生,有护士,有农民,还有学生!

1. 焦玉漫,男,汉族,1971年6月生,民盟盟员,九台区卢家中心学校教务处主任。他在大学期间就从事志愿服务活动,一干就是20多年,始终如一,坚持己念。他热心从事公益事业,甘于奉献,不求回报,关键时刻,他能够充分发挥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2019年被评为九台好人,2020年被评为九台区抗疫优秀志愿者。星光助残献爱心,公益事业传真情从2016年到现在,他积极参加仁爱志愿者协会、星光助残志愿者协会、道德传承志愿者协会、文明办组织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并起着积极的带头作用。他还参加了新文化报举办的爱心饺子活动,利用自己休息的时间,为养老院的老人们送去温暖,送去关怀和帮助,2018年被评为爱心饺子活动优秀志愿者。2018、2019被中国文明网评为百佳志愿者。从2016年到现在,每年都和仁爱协会的志愿者一起组织“拥抱春天,与爱同行”的大型公益项目,使200多名残疾人受益,使他们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在每年的助残日都参与组织大型义卖活动,义卖金额高达5万元,为200多名需要帮助的残障人士解决了实际生活问题。2016年以来和星光助残协会的志愿者们,一起为500多户残疾家庭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共计捐款6000多元!

2019年到现在,携手道德传承协会一起组织每周六的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公益课,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单伟旭同学参加了特殊学校组织的大赛并获得了省级奖项;正是由于他的付出和努力,使李欣洋的父母重归于好,让孩子有了一个完美的家庭。几年来跟随道德传承协会多次走进敬老院、特殊家庭、贫困家庭送去关爱和温暖,个人捐款多达4000余元。从2017年9月10日他参加网上志愿微课堂活动到现在(每周五为志愿活动日),他共参加了230个志愿活动日,1000人次志愿活动。1000份爱心传递,1000节精彩答疑。更是在他的帮助下陆洋顺利考入了长春中医药大学,陈荣庆以优异的成绩升入重点高中。疫情防控在行动,首当其冲赴前线2020年春节,他更是首当其冲,奔走在抗疫阵地前沿。从1月29日到4月9日,参与线上新冠疫情防疫志愿者工作。从2月18日到3月10日坚持和道德传承志愿者协会,一起义务对那些老旧居民区进行楼道消杀。他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志愿者,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他利用自己的时间、知识、技能和资源等无偿服务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及家庭成员,为他们讲解知识,让他们在家也能有所学,以实际行动向那些“逆行者”致敬,助力打赢疫情防控的阻击战。几年来,跟随好人文艺演出团队走进军营、走进养老院进行慰问演出20多场;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他带领好人团队看望10名老革命军人,给他们送去了关怀和温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让我们做公益事业的行动者,与爱同行。
有一次焦玉漫父亲病重住院,为了不影响下乡扶贫,焦玉漫就护理不几天,然后让同胞姐妹帮着护理!接着就匆匆下乡参加志愿者活动去了!父亲就焦玉漫一个儿子呀!忠孝难两全那!优秀志愿者的感人故事,数不胜数!
我们学校幼儿园园长刘春燕老师也是一位优秀志愿者!
2.今年腊八节那天,九台志愿者,给九台区清洁工,送去温暖热乎,鲜香的腊八粥!
3.九台区星光助残协会,2022年“暖冬行动、爱❤️扶贫”于1月15日下乡慰问50户低保贫困家庭慰问品已全部完成!
九台志愿者联合会,2017年就成立了,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自愿者自捐资金,每年都利用节假日,定期给乡村及社区贫困户和残疾人捐款捐物!给五保户送温暖!献爱心!
2019年,抗疫期间,九台志愿者,在九台区及各村屯路口处义务值勤!还在年节时,帮助交通警察值勤!
武汉疫情爆发时,吉林省医护志愿者有300多人前往武汉救援!

4.杨巍,1971年出生,長春市九台区沐石河街道段家村人。他没有正式工作,却在多个群众文化组织中担任角色。吉林省诗词学会会员、九台作家协会会员、九台诗社会员、九台援通志愿者协会会员、九台楹联协会秘书长、九台文友社副秘书长、文友社《文友天地》副主编、《柳风诗书画微刊》、《文友天地微刋》主编、九台文友社文学创作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他没有风光的家庭背景,小学毕业就缀学了。他种过地、在煤矿下井挖过煤、在石场当过力工、在建筑工地搬过砖抹过灰;还摆过地摊、开过小饭店、走街串巷卖过烧饼;又下乡收过鸡鸭鹅。为了家庭生计,他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他身体不好,身患哮喘病,可同时还要照顾车祸中的妻子,供女儿上学。他住的二十多平方米漏雨透风的平房,一住就是二十来年。然而,就是在这样极艰难的环境中,他坚持学习,创作诗歌作品。他是乐观派,把苦难看成财富,把经历当成创作的源泉,虽苦而乐,在他的眼中到处都是美好光明。他的作品多半是歌颂平民的幸福快乐的生活。在苦难中磨炼关注百姓助人为乐的品质和人格。
(1)杨巍非常有爱心,每年积极参与九台援通志愿者协会、九台文联爱心志愿者的各种关爱弱势群体献爱心活动。还积极参与组织文联志愿者协会为社区居民送祝福送温馨,写春联等活动。
(2).勤于文学创作,并影响带动他人。
他爱好文学、诗歌、摄影、书法等。1988年开始文学创作,1991年发表作品,有诗歌散文等见于省闪外多家报刋杂志,作品多次入选《吉林农民作家作品选》。在许多文学作品比赛中,他的作品多次获奖,曾获“东方美”全国诗书画大赛银奖、“雅集京华诗会”全国首届百家诗会二等奖、2020年东阿杯青春视野全国诗词大赛三等奖等。用他的话说:文学就是他生命里的一缕阳光,是他的精神追求。他的坚持文学创作的韧劲,感动着周围的人,带动了许多工人农民开始向他学习,学习写作知识,热情地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之中。
(3).免费为文友制作微刋,扩大九台文化对外域的影响,增进文化交流。

杨巍不仅自已坚持不懈地进行文学创作,同时把文友们的作品整理编辑,制作成精美的网络微刋。从2012年开始建群编辑qq日志或微刋,先后建立起“黑哥诗词朋友交流qq群”、“长春柳风诗书画交流群”;文友社““听风阁诗友联谊群”等,制作qq日志125篇,微刋多达235期。从此,文学诗书画爱好者,尤其是工人农民很多草根诗书画爱好者有了自己交流展示的平台,从而带动众多的人参与群众文化创作活动。
在编辑微刋中,他热心帮助文友修改,指导他人写作。文友们遇到问题都爱问他,他是有问必答耐心解答。大家称赞他是“诗词哥,好人缘”。
他制作微刋有质量有特点,得到省内外网友称赞,贵州一位网友说:我就喜欢九台《柳风诗书画微刊》和《文友天地微刋》,按地气有地域特色,有乡土味道。
大家称赞他制作微刋好,却不知他艰辛付出,他多年在手机或电脑前坚持为文友制作微刋,经常熬夜,致提使眼睛经常流泪、干涩视物模糊,他不说不讲,直到患上眼疾,问他时他才透露一点。文友们劝他间隔时间长一些再做吧,可是他却说:制作微刋,不仅为文友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更是为发现和挖掘九台周边的文学人才,为群众文化事业积蓄后备力量和生力军。
(4).积极组织广大文友开展活动,全力而为。

每当国家节日和民俗重要节日,他主动组织或协助组织开展各种文化普及活动,如“柳风诗书画联谊交流会活动”、“南山风诗书画笔会”、“荷花诗会”、重阳节诗会、杏花诗会等,同时还协助群众文化团队进行文化采风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影响带动越来越多人积极加入各个群众文化团队中来,共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传播精神文明,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广泛深入开展。
楊巍的事迹,以“草根诗人楊巍”为题,先后在九台电视台《文化九台》栏目、長春日报、精神文明网都做过相关的报道。
一个人可以影响一座城,杨巍做到了!
5.我们村五社农民孟祥英也是出色的志愿者!
她是一名普通的农家女,作为女儿、姐姐和母亲,她用柔弱的双肩,扛起了一份重担和责任;用至亲至孝,彰显着超越平凡的勇气。她是九台区沐石河镇段家村的孟祥英,前不久刚刚荣获孝老爱亲长春好人标兵称号,在16日举行的“九台好人”发布厅里,她再次站上了领奖台。

难舍亲情带着丈夫回娘家
今年47岁的孟祥英,家里有姐弟7人,小她3岁的弟弟孟祥东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也是最小的孩子。弟弟3岁那年高烧后就患了精神疾病,尽管父母到处寻医问药,但弟弟的病情始终没有好转,而且越来越严重,开始打人、摔东西。
姐姐们陆续出嫁了。24岁那年,孟祥英也嫁到其塔木镇解放村。一年后,怀孕的孟祥英因为牵挂父母和弟弟,便同丈夫李文军一起回到了娘家。孟祥英的大女儿在那年的春节出生,在母亲和姐姐们的照顾下,孩子一天天长大,孟祥英也开始了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个傻弟弟的日子。

22年不弃
抚养患病弟弟
孟祥英说:“弟弟刚生病那几年,我在上小学,听到同龄人叫弟弟‘傻子’我心里非常难过。父母忙着生计,每天放学回家,我都要一边写作业一边看着弟弟,最害怕的就是他打人,打不到就不罢休,我脸上的伤疤刚好了就又被挠伤了。”弟弟的病越来越严重,有时不穿衣服在村里到处跑,村里人见了都怕。
父母渐渐老了,孩子一天天长大,弟弟仍旧需要人照顾。孟祥英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弟弟,每天给他洗脸、洗脚,夏天一周洗一次澡,穿得干干净净。弟弟长得白净,打扮起来很帅,她带弟弟出去散步时,邻居们都说“东子真精神”,他也会对别人说“小东很精神”。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22年。

真爱传递
女儿要担起责任
2004年,孟祥英的小女儿出生后,丈夫会在农闲时外出打工。这样一来,家里的农活,还有照顾老人、孩子和弟弟的担子就落在孟祥英一个人身上。雪上加霜的是,母亲也病倒了,大小便失禁。直到去年母亲去世,孟祥英始终如一地照顾着她。弟弟的精神状态时好时坏,犯病时会不停地吵闹,还会把自己关进小屋,弄得衣服、被子上都是大小便,而孟祥英会及时清洗,从来不让弟弟穿脏衣服。
让孟祥英欣慰的是丈夫,他不但没有嫌弃自己的家人,而且帮着自己照顾父母和弟弟,就连弟弟睡的炕都是丈夫李文军精心做的“模板炕”,怕弟弟犯病时用手抠炕上的沙土弄破了自己的手。
孟祥英对亲人的爱也感染着她的两个女儿,如今大女儿已经工作了,小女儿还在读书,她们每天回家都会帮母亲做家务、照顾生病的外公和舅舅。女儿们表示如果有一天妈妈干不动了,她们会承担起照顾外公和舅舅的责任。
6.在志愿者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精神的陶冶下,曾在卢家中心学校读过书的学生,也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
7.在众多公益创业项目中,助残类志愿服务的创业模式同样不断更新。它们多以搭建平台,创造劳动力就业的方式,实现集体营收。
最近,来自吉林省长春市的徐旭正忙着为“星妈”们的蒸饺店申请“小爱吉隆”的商标。这个蒸饺店是“渡小爱”项目的创业成果之一,这是长春中医药大学志远实践团运行的帮扶心智障碍家庭联合创业的志愿服务项目。
2016年,徐旭开始从事志愿服务。了解到心智障碍者家庭对孩子融入社会以及就业的担忧后,她便组织受助家庭参与创业,为孩子与家长找工作。从花房到蒸饺店,从帮助孩子到帮助家长,慢慢地50多个家庭在“渡小爱”项目中重新走上正轨。
与渡小爱相似,“憨兜成才”也是关注心智障碍家庭,通过洗车、非遗、研学、网店等方式直接创造就业岗位,目前帮助39名大龄心智障碍人士及44名家长实现就业创业;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项目则是借助互联网帮助伤友灵活就业……
8.欣喜之余,怎能忘记:2008年,民营企业家何树生和何树业哥俩,花100万,为家乡沐石河镇段家小学,新建了一栋砖瓦结构学校!1979年,我的同学刘忠范,是九台区赵家村考上的一名大学生,学化学专业,接着考研,考硕,在日本留学后,获得了博士后学位。那些年,赵家考上不少大学生,出名的有王惠田,方德厚,从此,赵家村被人们戏称为秀才村。刘忠范领导的团队是研究纳米技术和石墨烯技术的,是中国年轻的科学家,2002年,刘忠范为家乡母校沐石河镇赵家中小学校,新建了两栋砖瓦结构房!2004年峻工并投入使用!刘忠范自己出钱为原九台十六中学,就是现在的卢家中心学校,设立教育奖学金若干年!
吉林省各地区都成立了志愿者服务联合会组织!
如今,吉林志愿者,正走在行动的路上。那种坚持不懈的韧劲,很难得,很可贵。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这一桩桩,一件件,令我难以忘怀!
志愿者的感人事迹,激励了每一个吉林人!
这些志愿者的感人事迹,只是长春市的一个侧面,吉林省的一个缩影!
的确,吉林省不但山美,水美,吉林人更美!我爱美丽的故乡,我爱美丽的吉林!
……………………
作者简介:吉林省九台区卢家中心学校普普通通一位教师。喜欢音乐,爱好文学诗歌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