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家庭人员简述........................1
一、幼年点滴........................3
二、回忆学生时代..................5
三、青年时代的活动..............9
四、烟类专卖的隐蔽活动........32
五、在中高村一段...................34
六、多变的而立之年...............37
七、山西八个月 . ...................45
八、第五次返回洛宁...............48
九、洛宁县城解放前后............51
十、到洛南县第三区三个月.....52
十一、动荡的一九四八年.........55
十二、洛宁县城的三年.............63
十三、省公安干校半年.............73
十四、地区公安处三年.............74
十五、省粮食厅保卫科.............76
十六、困难时期抓粮食..............77
十七、急需人时到银行.............80
十八、“文化革命”年代..........81
十九、恢复工作.........................88
附:老来学写的“四不像”........90
三、青年时代的活动
2.弟兄三人斗“神婆”
一九三三年的夏天,气候干旱无雨。我本来就不怕蛇,在石缝里发现并抓住一条比筷子还要细的小蛇,与三胞兄马子仁商议,让二哥用和蛇颜色一样的细线将小蛇尾巴绑住,然后放在一个三叉路口的小土堆顶上,细线另一头拴上小木棍埋在土堆下边,小蛇便拼命扭起来,当然无济于事,累了,就盘成一盘,不动。
古村张新年之母是方圆附近村子有名的“神婆”,到龙王庙烧香路过,发现盘在路边土堆顶上一动不动的小蛇,大惊失色惊天动地地喊叫,说什么“惊动天际了!”“龙王爷下凡了!”便立即找了四块砖,垒成个小庙,于是整天到这里来念经下神。凡遇她烧香、黄表纸“取药”的时候,我们又利用小孩子身份去玩,自然搞得尘土飞扬,掉到黄表纸内,“神婆”便说是好药。三天之后,我们玩够了,就把小蛇如何来、怎样盘着身子不动的经过,向群众们说了个明白。这个所谓的“龙王爷”并不是“神”,而是我们专门来斗这个“神婆”的,还将拴小蛇的线棍扒出来让大家仔细观看。观众们知道这不是“神”,四个砖头的小庙去掉了。而长年妈这个多少年的“神婆”落了个老长脸。从此以后好多年,再不好意思与我们弟兄见面,并且也不“下神”了。
3.打抱不平之举
我们村里有个三十郎当岁姓X的人,小人得势,楞闯光棍,有长短枪数支,也有几名癞皮狗青年好像跟屁虫似的,前呼后拥经常跟着,多端作恶。其人不但强奸民女,而且为了嫉妒别人,即趁夜晚人少之时,将年仅十四岁的学生刘连喜打了一枪,同时还将从后峪村来的刘的同学李金德胳膊也一枪打断。我熟悉的刘连喜同学是个聪明活泼、极为可爱的少年,怎能不令人同情呢?刘当时虽然伤势严重,但暂时尚未危及小命,那年我不满二十岁,血气方刚,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不平,组织了本村陈呼兰、马康生、马子仁等几个有正义感的青年去看望连喜同学,表示我们的同情慰问与支持。此时,刘家虽然无辜受冤,但仍非常害怕人家继续再到家里加害。时隔不久,刘连喜同学不幸身亡,而李金德同学也落了个残疾。我们几个去看望的人,即便也有些冒险,也总算是做了一些打抱不平之事。
4.孩子多大人受罪
我还很小的时候,我们村里从外边过来一个人,名为冯应超,住在距我家较近的一个破窑洞内。椽没一根,地没一分,长年累月是靠自己担挑,贩卖水果什么的过日子。这个青年人后来娶我们沟西王姓一个姑娘为妻,该女子自幼即右腿残废,走起路来还需用手拐住腿,即跛又拐地当然十分困难。结婚不久生一男孩,当然是个喜事,应该高兴的。可因为传统习惯与愚昧,接着一年生一个连续生了六个成活了五个。孩子多人口大,常年吃不饱饭、穿不上,生活非常困难,又不断生疮长疙瘩,看上去实在可怜。大人受累,小孩儿受罪,何苦呢!所以此后与人们谈论起子女的多少问题时,就拿冯家这一实例做教训。而我自己终生三子,间隔距离大一些,可由于孩子受些株连及其他原因,也吃了不少苦头。
5.农训班参加共产党
一九三七年冬,在中共洛宁县委的领导下,以抗敌后援会的名义,借洛宁县立中学的校址,举办了“农村工作人员训练班”。当时参加的学员大约三百来人,均为有抗日热血的进步青年。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学习的主要课程有“抗日救国的十大纲领”“减租减息”“政治常识”“游击战术”等,由韩达生、王子珍、贺崇升、周声远几个老师讲课。在此次学习期间,虽然是寒冬季节,食宿均有不少困难,但大家学习情绪十分高涨。而我因早年即跟乃生同志搞过地下活动,所以参加农训班后,很快于十一月由韩达生、曲乃生二同志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成为正式党员。同时参加的还有曲鸣亚、王保国、王国详三同志,当即编为一个党小组,并推选我为小班长。在入党之前,韩达生和我谈话时,我说一九三一年在高小读书时,曾经填表参加国民党为预备党员。韩说:参加过国民党没关系,只要给组织说明情况就好,今后我们工作还要利用它呢。所以此后,凡是我所填过的表格,只要有国民党这一栏,就没有不填写的。农训班结业后回到家乡,连过年也丢到脑后,开始了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自带纸张笔墨,书写宣传标语,发动群众,开始组织农民协会,步入了新的长征。
6.第一次出县
一九三八年正月十七日下午,忽接中共洛宁地下县委的通知,要我到延安抗日大学去学习,次日即准时到达洛宁县中、即地下县委去报到。韩达生同志见我后说:“待成解同志来了一起走”。成解因当天未到,组织上给我买好汽车票带着介绍信,让跟一名姓纪的老同志赴洛阳。不料上卡车后碰上王瘦梅老师,王老师此时已是国民党陕州专区教育督学,我自己有些避讳。王老师问我:你去洛阳干什么?我顺口答:去考学校。傍晚时到洛阳第八中学,见到当时的省委负责人吴芝甫同志,他问了我的情况后,立即给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林伯渠写了介绍信,交付我秘密带好,我便将信藏在随身穿的棉袄套里边。吴又说有偃师县几位同学也到延安去的,现在北门里一个小饭店内等你,快去吧。接着又给我壮胆似的说:“到路上万一发生什么事情,可向西安办事处发个电报”。说罢我即背起被子奔向小北门里的饭店那里去了。走到饭店,恰好遇见黄浩然、李新芳等几个同学,即热情地前来迎接单独行动的我,当然十分高兴!天亮后,我们几个到火车站买好车票,即将登车的时候,料不到又碰到王瘦梅老师,他又问了许多,我无可奈何地只好说,洛阳不行,还想到西安去看看有什么合适学校?如此这般寒暄了几句告别了。此次是第一次出来乘火车,自然会表现土气。上车后倒还好能坐靠窗口位置,对面是个年纪稍大的青年,看上去聪明精干,也说得好听,待人主动热情。火车到站时互相买吃的相让,天黑后该睡觉了,又互相轮换,依附睡眠。谁料,当日二时许,到达西安下车买饭时,发现我包内的七个银元被割跑了,方大悟一定是我对面坐着那位“热情人”干的,自己受骗了。好在第一次出外乘车,还算多长个心眼,预先没把所有的钱放在一起,还有八个银元在身上。同路的同志安慰我要放宽心,真是“吃一堑长一智”。
作者简介:杨小沪,男,洛宁县景阳镇人,1947年生,中教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