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红春联带回家
一一稷山县路村小学联化教育开新篇
文‖李玉堂 黄校泽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而写春联、贴春联又是中国人欢度新春时,表达对美好祝福的重要方式之一。
近年来,我县诗联学会在引领会员队伍进行诗词楹联创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创学校楹联教育这块阵地,坚持楹联传承从学生抓起,大力推动楹联文化进校园,使楹联这个传统国粹,代代传承,后继有人。稷山县路村小学在寒假到来之际,开展了“春联寄新愿”活动,鼓励教师们积极编撰和书写虎年春联,老师们欣然挥毫泼墨,一副副充满吉祥与祝福的春联在他们的手中挥笔而就,这些红彤彤的春联悬挂在阅览室内,呈现出一片火红和喜庆。全校师生每人在放假离校时,都领取了一幅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春联。
“牛劲不随新岁减,虎威又共好春添”;“抖音欢奏文明曲,快手拓开幸福天”;“牛捧红福贴满院,虎持绿码取回春”;“上网聊聊春在线,回家看看福敲门”;“幸福礼包,春风快递家家送;壬寅愿景,盛世升平处处兴。”这些饱含时代特色的春联,朴实温馨,寓意深远,把牛年里奋进的成果写满笑脸,也将虎年的希冀跃然纸上,表达了师生们对新年的期盼和美好的祝愿。
春绿师生梦,联红家校情。此次活动得到了所有师生和家长们的支持和赞赏,既为虎年的到来增加了浓浓的年味,又很好地展示了学校楹联教学的文化特色,激发了师生们热爱楹联的兴趣,增强了师生“把文雅品味带回家、带给社会”的责任意识,也有力地促进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这所学校在阅读的熏陶下、书香的滋润中,坚定不移地落实好楹联进校园,进课堂,努力创设高雅、独特的楹联文化。如今从校门口到教学楼,从阅览室到器材室,从宿舍到餐厅,从教室到厕所都悬挂着切题切地、应时应景的对联牌,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营造出了浓厚的楹联文化氛围。学校认真制订了楹联教育活动方案,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确定了一名副校长具体负责实施联化教育工作,要一步一个脚印地真抓实干;要坚持不懈地分步骤实施,不搞一阵风。
为了将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学校每年都制订了学期工作计划,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各年级制定目标:低中年级以记诵楹联为主;高年级开始学写楹联。教师还专门针对低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把楹联知识编成歌谣和快板,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学校在各个学科教学中不断渗透楹联知识,穿插对联知识、名联欣赏和楹联故事,逐渐培养学生对楹联的兴趣,激发热情,提高修养。
他们制定了楹联进校园三个发展阶段是:开始之初,让教师编写,学生欣赏;发展之中,让师生编写,学生感受;升华之时,让学生编写,彰显活力。通过一手抓兴趣培养,一手抓楹联基础知识的普及和积累,努力培养出一些热爱楹联,能编撰楹联的学生,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
学校还组建楹联文化课外活动社团,吸收爱好楹联文化活动的学生参加,每周活动一次,通过举办“知识讲座”、“对句竞赛”、“病联修改”等活动,激趣促学,循序渐进,在普及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并利用元旦、春节、六一、国庆等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征联、竞赛等活动,向家长和社会展示教育成果。
学校对楹联教学重点抓好“七个一”:每周一节楹联课,每天一副对联诵记,每旬一次对句征集,每月一次对联擂台赛,每篇课文学完总结一副对联,每周积累一页工整对联,每学期评选一次对联小达人。学校还陆续开展楹联故事大赛、楹联背诵大赛、楹联手抄报大赛、每周有奖一联等活动,人人参与,激发兴趣,高雅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肯定与支持。
这所学校秉承“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为教师幸福成长铺路”的办学理念,在落实“双减”政策的大潮中,坚定不移地落实着楹联进校园,进课堂,努力创设高雅、独特的楹联文化,培养学生热爱楹联、能编撰楹联,必定实现学校有文化精神、教师有文化品位、学生有文化追求。
万物逢春新气象,天道酬勤铸不凡!伴随着即将到来的岁末钟声,新年正踏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翩翩走来。新的征程荡涤着学校师生们火热的情怀,也燃起了他们心中新的希望与期盼。相信坚持梦想,是打造学校楹联特色教学的金钥匙。




作者简介:李玉堂,大学毕业,共产党员,副主任医师。现为山西省作协会员,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中国散文网会员,稷山县作协主席,稷山县诗联学会会长。
通联电话:13028013007
作者简介:黄校泽,中共党员,中小学高级语文教师,山西省第十二届中小学语文教学能手。稷山县作家协会会员,诗联学会化峪副会长。
通联电话:183359719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