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丹凤县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促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教育整体水平的关键任务来抓,多措并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着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建设名师梯队。该县以培养“市名优、县能手、校骨干”为目标,实施“骨干带动、全员提升”强师战略,进一步加快名优教师队伍建设。出台了《丹凤县中小学教师教学能手评选办法》《丹凤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考核管理办法》等制度。每年投入50万元用于“三级三类”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和考核奖励。每年举行全县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学活动观摩、新常态大视导、教学能手评选等活动,为教师专业成长和技能提升搭建了平台。近三年全县累计培养“三级三类”骨干教师300余名,5个陕西省名师工作坊(室)挂牌成立。
重视人才引进。近年来,该县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着力化解教师结构性不合理、学科不配套等问题,从源头做优教师队伍。从2021年起,计划三年内招聘公费师范生和研究生50名。对通过高层次人才计划引进的研究生、教育部6所部属院校招聘的公费师范生或“双一流”院校本科应届毕业生,直接安排到丹凤中学等城区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除享受本县其他优惠政策外,一次性给予安家费10万元,提供50平方米左右免租金公租房一套。
强化师资培训。该县将教师培训培养作为提升质量的有力抓手,开展教师全员培训、“菜单式”培训和“订单式”指导,每年投入100万元通过雨丹协作及与碑林区、曲江新区的协作等途径,培训培养骨干教师200余人、管理干部60人以上,每学期选派不少于10名骨干教师及管理干部外出挂职学习,跟岗实践,有效地整合了教师培训资源。充分利用“国培”、“省培”及县级自主培训等项目,组织全县中小学教师参加远程教育、网络研修、信息技术应用提升 2.0 培训等,借助“青蓝工程”、送培到校、结对帮教、同课异构等序列教学研究及教学技能展示活动,抓好新任教师的岗前培训和中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
加强帮扶协作。该县重视加强县内外校际间的交流协作。与雨花台区9所学校、西安市4所学校分别建立结对帮扶关系,3所学校加入省优质初中教育联盟,丹凤中学与西安高新一中云校建立“双师+”云课程班,利用云校直播课堂对高分段名优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开展教师交流与互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县域内31所中小学幼儿园实施结对帮扶,构建以龙驹中学、第一小学、育才学校为龙头的基础教育发展大学区,镇域内构建以中心小学为首的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通过大学区、共同体的引领、交流、共建,推进区域、校际、镇校间互助帮扶,共同提升,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全县各校办学水平、教师素质、教育质量提升。
强化示范引领。为提升全县整体学科建设水平,该县建立了以城区3所大型幼儿园、5所小学、3所初中为龙头的示范学校,坚持城乡联动,强化示范校对全县各镇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命名了县级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基地7个,标准化教研处8所。丹凤中学的数学、化学、地理学科,县初级中学的物理、历史学科,第五小学的美术学科,第一幼儿园的学前教育等7个学科被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名为省级“学科优质教学基地”和“优质教科研基地”。第一小学、第三幼儿园2所学校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陕西省教师教育实践基地”。
坚持科研推动。全县按照地域设置成立了12个教研中心,以区域联片互动交流研讨为抓手,围绕教育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开展校本化研修活动,围绕县域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在全县中小学聘任了68名兼职教研员,组建了专兼职教科研队伍,发挥了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作用。近三年来,全县有10余个单位先后被国、省、市授予教科研先进单位,全县共有88项省市级课题立项结题,436篇教师科研成果在省教育学会组织的教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奖,49件教师论文、成果在省教科院组织的第二届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中获奖,16人在省、市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中获奖,6人获省市优秀教研员称号,1名教师课堂实录被教育部评为“基础教育精品课”,1名教师的美术课程被立项为“2021年中小学国家级精品课程”。
下一步,丹凤县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重点,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师培养工作力度,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教育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为质量全面提升储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