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董仁威先生是中国科幻界领军人物,亦是科普科幻和文学创作,科普理论、科普事业和人物传记方面的卓然大家。加之退休前是位名噪一时的企业家,上学时是中学和大学的典型学霸,距今59年前是挣得8元巨额稿费的文青,如今已有逾百部作品问世,得过中国图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和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大奖,标准的中国科普科幻领域的“六边形战士”一枚。
如此“人物”时不时会爆出点猛料来,似乎不至令人太过惊奇。几个月前,还听说他正着手长篇科幻小说《三星堆迷雾》呢!当时还想,这位六边形战士,可会将时下炒得极热、已成四川乃至中国外宣最靓名片的三星堆,拨开迷雾,还是增添迷雾?就得知他这部篇幅超过五百页、砖头样厚的长篇小说《白猫黑猫》出版了。
当时就抱定信念,抽空得好生拜读!倒是要看看这位六边形战士,这回又玩出个啥花样来。
据董仁威先生披露,这是他24年心血的结晶。还知道,《白猫黑猫》与他先前出版的《花朝门》,有着血缘关系,部分内容还出自儿子董晶的手笔。但即便如此,也还是委实不能理解,这位48岁时就因心脏骤停“死”过一次、此后又因病“死”过两次的80高龄老者,咋会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与创作力?
《白猫黑猫》眼下还在抽空拜读中,但感受就已随着该书的开篇涌上了心头。索性先“说”为快,今后有感又再说。
窃以为,只有了解董仁威先生的人生境遇和人生态度的人,才能读懂他的巨著《白猫黑猫》会是这样开头:男主人公黄家宝躺在手术床上,规规矩矩被医生护士“处理”,内心飘过一丝羞涩,复又升起强烈的生机;老朋友同时也是真实人物童恩正来打招呼了,童恩正因手术不幸身亡的场景叠加进男主人公心理;虚构的小情人邱红荷现身了,邱红荷在“严打”被镇压的事情飘了过来……接二连三的“死人”出现在眼前的心理幻象,作为濒死者内心的真实感受,可以说是再合适不过。

(董仁威:华语科幻星云奖联合创始人、中国科普作协荣誉理事)
董仁威先生以自己一段最难忘的亲历,当作小说《白猫黑猫》的开头,只有知道他那亲身经历和由此形成独特人生感悟的人,才知道这样的安排可谓匠心独运。笔者自认勉强是那样的人。
董仁威先生或许是运气不好,属于某些疾病喜欢的人,心脏病多半与此有关;或许是确实太不忌口,最爱吃最该忌口的猪肥肠等,糖尿病老早被招上门来。反正他这过去的三十多年,生命多次被拯救的经历,无疑是其人生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往深处说,哪个人的最刻骨铭心记忆,不是直接关乎生死?生死之外的事,都叫“天上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反过来,一个人一旦看穿生死,其生命就可获得“向死而生”的坚定,活得更比此前更通透。
中国古代伟大哲人老子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说的是拿死吓人,当是统治者驭民术里的最忌讳。此话落到具体人身上,道理也是相通的:一个人连死都不怕,还怕困难么?一个人连死都不怕,还怕病魔么?再落到《白猫黑猫》的男主人公黄家宝身上:连死都不怕,还怕脱光光么?连死都不怕,还怕安支架么?
不禁想起董仁威先生常挂在嘴边的人生哲学:“活着干,死了算,完蛋就完蛋!”非得是川渝两地的人,才懂得这里的“完蛋”是高级的自嘲,而非低级的诅咒。还想起董仁威先生多次“卖弄”过的人生信条“赤条条来,赤条条去。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其实也是大有科学与哲学的深意。
回到《白猫黑猫》开篇。男主人公黄家宝躺在在手术床上的“赤条条”,既是做手术时的科学要求,又是其万一步童恩正后尘时的铺垫。可是不管本次手术效果如何,都跑不出一个“赤条条来”:要么“赤条条来,衣冠楚楚回”,要么“赤条条来,赤条条去”。“赤条条”,生命的本真,伦理的内核。
至于董仁威先生所说“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就更可视为在生物学与哲学的双重意义上,对生命本质做了个再精当不过的点破:包括智慧生命人类在内,从帝王将相到凡夫俗子,谁个不是来得偶然?错过那个种下自己生命种子的特定时刻,特定地点,你就不再是你,至少不再是现今的你。
生命“来是偶然”,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任意一次意外,事故也好,用药也罢,都可能使得曾经的你,变成别样的你,或生命的花蕾垂头丧气,或生命的绽放似“小宇宙”暴发。
生命“去是必然”,老天肯定会掐断人生命的开关。至于他在何时掐,用什么姿势掐,不归你管,你只能听天由命。
因此当弟子季路“敢问死”,大致意思是问“啥叫死”时,老师孔夫子不仅不正面回答,反倒回怼一句:“未知生,焉知死?”我连啥叫“生”都不晓得,又咋个晓得啥叫“死”?
两千多年来,后人们每每读到孔夫子这六字箴言,都会在心里默默给自己鼓劲:好好活,不管死。而人中豪杰董仁威先生,无疑已将这种多少有些显得消极的人生态度,升华成了积极主动的“活着干,死了算,完蛋就完蛋!”
不止如此,个人认为董仁威先生在思想深处,更接近现代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大师海德格尔的生死观:向死而生。即清醒面对生命的必然死亡,甚至随时死亡,抓住每一个生命的瞬间,好好活,认真活,潇洒活,活出精彩纷呈,活出不可替代。套用上述孔夫子的六字箴言,姑且叫做“未知死,焉知生?”

《白猫黑猫》开头的虚实结合,也玩得很是高级。
虚是男主人公黄家宝及其家人乃至“情人”,实是黄家宝的遭遇几乎能与董仁威先生的亲历直接对上号,黄家宝身边那些虚构人物,也都闪动着董仁威先生家人和朋友的影子;
虚是黄家宝安支架时的脱得精光,一个大男人的隐私部分裸露在众男女面前时的尴尬,实是董仁威先生从中凸显的“赤条条”哲理,寓意着假如不幸做了童恩正第二,真就完成生命的一个“赤条条”轮回;
虚是童恩正开着辆微型菲亚特,“笑嘻嘻”地来找黄家宝,于亲情友谊中透出瘆人的“死人召唤”,实是童恩正确实是董仁威先生的好朋友和老朋友,那车确系董仁威先生实质上的资助,关键是童恩正罕见地以真人真名在小说中出场;
虚是安支架现场各色人等的表现,尤其是男主人公黄家宝自己的各种应激反应;实是黄家宝纵使濒临生命的高危状态,也要竭力“板命”。“板命”这个川两地人都能读懂的俗语,极形象地描状了生命的不屈与坚韧。
虚实结合与虚实交错的设计,肉眼可见与心灵可感的场景,众多医护“修理”人体的场面,很是具有画面感。估计若大作若拍成故事片或电视剧,这一幕不会被导演忽略。
只是届时男主人公的“赤条条”,与作者欲表现的人生哲学,是否能有机结合与相得益彰,就考验导演的功力了。
以笔者对董仁威先生本人的了解,再联系到对《白猫黑猫》精彩开头的理解,坚信生活中的董仁威先生和小说中的男主人公黄家宝,都是在多次历经生死考验和政治折腾后,真正悟出了生命真谛的人。这样的人,配得上“强者”之称。
同时,《白猫黑猫》也由此奠下厚实的哲理基调:这不是一部简单的个人亲历史,也不是一部简单的三个家族史,而是一部反映个人、家族乃至民族苦难历程的当代史。当然,这些“史”,是由文学的方式展示。其间,作者的亲历与感悟无疑是所有虚构人物与故事的现实根基。而大作冠名《白猫黑猫》,应该被视为对“改革开放”历史巨变的礼赞和致敬。
笔者之所以被《白猫黑猫》的开头惊倒,也因为历览中外长篇名著的开头,都可以看到正是精心设计的开场,奠定了整部作品的厚重与独特。
典型如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开头“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利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作者妙用现在、过去和未来三个时态,营造出一个时间上的回环,同时又引人入胜地引导读者从“冰块”打开,再到“冰块”闭卷。
《白猫黑猫》的开头虽然不像《百年孤独》那样一句话三个时态两种暗示,但它用区区一千多字的精心架构,牵出男主人公面临的生死考验、亲朋好友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历程和人生际遇,且整部小说的多个角色,乃至随后家、国两条线同时展开的宏大叙事,都在这千多字里埋下伏笔。再说场景描写真实可信,心理描写切合感受,富含故事性,也饱含哲理性。
别看董仁威先生“死去活来”几回,反倒越活越带劲儿,这里不妨“曝光”其多次的自我解嘲:得心脏病原因暂且不说,得糖尿病绝对是对自己专业的讽刺。没有谁比自己这个生物专业研究生、营养研究中心和国有药企业负责人,更懂得该吃啥、不该吃啥,该咋吃、不该咋吃。然而事实却是自己早早把自己吃成“糖人”。再曝光其也是多次的自我宽慰和幽默自嘲:我不会早死,因为我一直服用“世界公认的长寿药二甲双胍”云云。
六边形战士所说所做,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不可当真,亦不可当伪。董仁威先生有时活在现实中,有时活在幻想里,不然咋会现实主义小说与现代主义科幻,都能驾轻就熟?
凭借对董仁威先生的了解,《白猫黑猫》里的黄家宝就是生活中的董仁威。准确地说,艺术形象黄家宝就是生活中的董仁威先生。尽管董仁威先生郑重告诫“书中的人物和故事都是作者虚构的,请勿对号入座”,笔者还是想替董仁威先生对号入座黄家宝。因为在黄家宝这个男主人公身上,董仁威先生投射了自己的全部精气神。
科普科幻作品与纯文学作品区别较大,玩转两类作品得是跨界高手。董仁威先生在科普科幻与纯文学两界,都玩得得心应手。只是其在科普科幻界的声响更大,一定程度上埋没了他在纯文学界的成就。可是仅以后者论,除最新这部《白猫黑猫》外,其长篇《狂人情书》,中篇《好女孩坏女孩》,短篇《红辣椒》,微篇《敲门》等等,都早已证明这位科普科幻界大咖,也是纯文学界的高手。
董仁威先生,笔者借此拙文献上膝盖一对,请予笑纳。
( 来源:井民博客 成都理工大学 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