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 来 庵
(故乡的故事·七)
文/薛玉林
我想,我的家乡人中知道高邮市高邮镇黄渡村有座如来庵的人恐怕一定不少吧!是的,它就坐落在现在的高邮镇的黄渡村。
黄渡村的这座如来庵占地面积40亩。建有光明殿、念佛堂、东西伽篮殿、僧僚房、斋堂和附属用房。真可谓规模不小,配套也蛮齐全了。
据有关资料可知:其实,黄渡村的这座如来庵原先也只是一座小庙,庵内有出土的民国年间石匾一块。2003年上海蟠龙庵通朋法师受佛感应,前来寻找,确认确有此庙,但需要整修扩大,后经多方磋商,在原址上返还16亩地,又征用了20亩地,扩建成了现在的占地面积共40亩地的如来庵。主体工程于 2007年年底全部竣工。

它原先属高邮市卸甲镇所有,2008年卸甲镇的黄渡村、十里村划归了高邮镇,所以,我们现在就叫它为高邮镇黄渡村如来庵了。
我的家乡也有一座如来庵。可是别说外乡人,就是我的家乡人中知道本庄中原来也有的这座也叫如来庵的人,恐怕是少之又少了。
沧海桑田,随着时光的变迁,它在薛北庄的大地上早就已经匿了踪迹了,加之庄上的老人大都相继离世,年龄在花甲以下的人又根本没有见过此庵,即使花甲以上的人中,有很多人也未看见过此庵,所以它已不再被人们提起是十分自然的了。

薛北庄的如来庵原址就在薛北庄西桥北桥头巷口头子的西侧,为砖瓦结构,共六间平房,坐北朝南分前后三进,占地约200平方米。
对于该如来庵的来历,据说是本庄某家待嫁的姑娘出家为尼,建造了此庵。从此清灯古佛,素食简餐,养性修身。跳出了滚滚红尘,只静听木鱼声声,告别了芸芸俗事,抛却了万千烦恼。
其庵前面一进的房子住着两个尼姑,一位名叫心安,一位名叫唯静。

中殿有彩绘十八罗汉肖像(传说如来佛十六个弟子,另加降龙伏虎二罗汉合称十八罗汉)。
后殿放着如来佛木雕泥塑坐像。每逢初一、月半和迎九送九之日,邻近村庄的道公道婆们都来如来庵烧香诵经,拜佛磕头,口念“阿弥陀佛”,祈求如来慈佛降福免灾。
两位尼姑去世后,人去庵空,后被改建为民房。
我的家乡薛北庄史上的如来庵其原始规模还算是不小的,其内涵也还算是丰富吧!但愿哪一天,大千世界里也能有一位大法师受到佛的感应,然后······

【作者简介】
薛玉林,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扬州市诗歌学会会员,高邮市作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高邮市文代会第五、六次大会代表。写诗千余首,小说、散文各数十篇。作品散见于《诗选刊》、《诗歌月刊》、《星星》诗人档案、《参花》、《火花》、《鸭绿江》、《大渡河》、《青年文学家》等逾百种报刊及文学选本中,有诗作入选国外华文学校现代文校本高三语文教材。著有诗集《弯弯的情歌》等四部。曾获《长江文艺》刊庆50周年“长江杯”文学作品大赛优秀奖、第二届“新视野”杯全国文学征文(小说类)优秀奖等数十个文学奖项。拥有诗心,拥有年轻。养一颗诗意的心,怀念父母,感恩乡愁,回馈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