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线上依次布置了武圣宫大门、献技诸楼、大丈夫抱厅、参天阁、中殿、正殿。四周则用山墙、廊屋和一些次要建筑物环绕起来,形成若干个建筑单元。第一个单元由大坝四周的建筑物构成。在这里武圣宫大门及献技、大观、 福海诸楼和抱厅前后相望,贲鼓、金镛二阁左右对峙,各建筑之间以廊楼相连,构成四合院落,院落面积约800平方米,由石板铺成,名为天街,是人们观戏流连 之所。从总体看,西秦会馆建筑非常紧凑密集;从局部看,这里却显得十分开阔舒爽。设计者巧妙的运用局部的开阔冲淡总体的紧凑,受到了显著的效果。第二单元 以参天阁为中心,客廨列局左右,后为中殿,前为抱厅。此单元建筑比肩接踵、斗角勾心,完全是一派密不通风的做法。但仍能密中求疏,巧妙的运用参天阁两侧和 客廨圆门前的四个空间,造成水池与花圃,借以增添情趣,减少压抑之感。第三单元的主要建筑为正殿,包括龙亭(已毁)、内轩、神庖等单体建筑。为变动甚大, 原貌已难推寻。正殿采用重檐屋顶,体量与高度,均堪称压轴之作。
总的建筑组群则用山墙环绕,形成标准的封闭性布局。这种平面布局产生了必然的立面外观。各个建筑的背面、侧面和围墙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蜿蜒起伏的封火山 墙,从山墙上露出一系列屋顶。由于各个建筑物的高度及体量大体上由前到后逐渐增加,就使得这条横带上的建筑物轮廓呈现抑扬顿挫的节奏,静中见动,妙趣横 生。 西秦会馆的空间布局团结紧凑、有张有弛、层次分明,堪称盐业会馆建筑中的精品。
西秦会馆入口处的武圣宫大门和其后的献技诸楼采用传统会馆建筑戏楼的门楼倒座的形式,即背靠背而立,两面望去,自成独立建筑,而从基座到屋顶又穿插交错, 形成一座不可分割的复合建筑。宽约32米的武圣宫,为四柱七楼牌楼式门,其上为歇山屋顶,正中置瓦制宝顶一束,屋顶下左右飞出两列翼角,其型制颇似一 "人"字形飞雁队列,腾空而起,直插蓝天。献技诸楼屋顶基本结构由两个歇山式屋顶重叠组成。紧靠正脊加建一六角攒尖屋顶,其后两角嵌入上层歇山顶中,组成 牢固的复合结构。这一复合结构由二十二根修长石柱和众多深枋组成坚实框架,承受着大屋顶的荷载,其中两根最长的大石柱,拔地而起,直贯四层。这些大小不 等、型制不同的屋顶经过精心构思,巧妙处理,独出心裁的在结构上连成一气,而在外形上造成了一个巍峨奇特的大屋顶,这种屋顶的结构造型方法,在清代建筑中 可谓独树一帜,有着强烈的自身风格。
献技诸楼楼身四层,第一层为进口通道和门厅,第二层献技楼,第三层为大观楼,第四层为福海楼。第二层面向庭院,为戏楼的主要舞台部分,第四层则以高窗面向 大街,唯有第三层贯通前后。这样屋身虽为四层,但从两面望去,却都是三层建筑,可谓别开生面。第二层戏台与第三层阁楼紧挨在一起,其上又加做一六角攒尖 顶,在立面上整个戏楼看似三重檐。攒尖顶上宝顶高耸,其下翼角凌空反翘簇拥在周围,使戏楼显得挺拔秀丽,气派非凡。舞台四周布满各种精美的木雕,是国内至 今保存完好的古代戏楼的精品。
东西廊楼为卷棚顶,卷棚顶中部隆起金镛、贲鼓二阁,隔着天街遥相对称。金镛、贲鼓二阁原是鸣钟击鼓的地方,为重檐歇山顶,翼角凌空勃起,飘逸舒 展。此二阁楼沿的栏板和檐下的衬枋上均有精美绝伦的木雕装饰,内容以戏曲故事为主,多为高浮雕,构图饱满,刀法多变,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参天阁是第二单元的中心,其左右是"留三日香"、"胜十年读"二客廨。参天阁是耸立于中轴线上的一座别具风格的建筑。其屋顶作四重檐六角攒尖,内饰藻井。 垂脊曲折圆和,檐角高昂挺拔,远远望去,向一顶古代头盔,人们又称其为"将军帽"。建筑组群在这里显出密聚状态,设计者却巧妙地在参天阁石桥左右凿出二 池,连通碧水,辟出各为20平方米的空间。伫立桥面池畔,可举头望蓝天,俯首观游鱼,亦可透过客廨圆门,借景以观花草竹树,领略"风暖鸟声脆,日高花影 重"的意境。古代匠师们在建筑布局上的造诣之深,令人叹服。高达12米的参天阁冲天刺破这一局促的过渡空间,使这一本来不起眼的空间一下子突出为全馆的一 个重点,与武圣宫大门遥相呼应。
紧接参天阁的中殿是一座保存比较好的殿宇,两侧构筑封火山墙,双坡硬山屋顶。面阔5开间,进深6架椽。前后两坡不对称,前檐略高于后檐,檐下做斗拱,其作 用已退化,主要作为装饰构件。有游龙、飞凤等雕刻其上,刀法圆熟。殿前方完全开敞,与参天阁及水池小院之间并无隔断,使这一狭小空间没有一点局促 之感。屋顶正脊有"八仙过海"泥塑一组。中间采用抬梁结构,两山采用穿枋式结构,主要立柱为石制,榫卯结构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从框架结构,从斗拱制作 以及屋顶装饰等方面看,均具有明显的清代宫室建筑特点。
正殿为道光初年培修扩建时新建。殿内供奉关帝及配祀神位,是西秦会馆的主要殿宇。面阔5间,进深8架椽。大殿平面为凹形,前方做重檐,后方则采用民居中的 拖坡的手法,一片大屋顶一直拖下,左右做五花山墙。从剖面上看,前后完全不对称,借鉴了民居的手法,形式简洁、自由。但从正立面上看,左右又完全对称,且 前方做轩棚,形制庄严、隆重,气魄十足,这又符合了供奉祭祀的需要。无论体量与高度,均在中殿之上。建筑变动颇大
会馆建筑中精美的木雕、石刻、彩绘、泥塑多达数百件,遍及全馆,令人目不暇接,尤以石狮、献技、金镛,贲鼓等楼阁的雕刻最为突出。大门石狮高2.27米,突目隆鼻,身披卷毛,四爪锋利,两狮正身向外扭头相望,张口作嘶吼状,颇显威严。献技、金镛、贲鼓3处的木雕,集中在长22.3米、宽6.7厘米的木栏上,人物有350多个,疏密得体,刀法明快。此外,额枋、衬枋、挑梁、垂花、栏杆上的木雕,有神话传说,有历史故事,有社会生活,戏剧场面,花鸟静物,均刻艺精湛,维妙维肖,至今清晰可见,是研究清代社会生活、戏曲、歌舞、宗教艺术等珍贵的实物资料。
解放前,这里是国民党伪政府所在地,年久失修,濒于毁塌。解放后,该馆多次进行了妥善的保护和维修。
一九五九年建立自贡使盐业历史博物馆。“井盐生产技术发展史”为该馆的基本陈列,它全面地展示了从钻井、采卤、输卤、天然气开采与利用、制盐诸方面的发展和演讲,以及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中,伟大的创造,无与伦比的技艺;展示了自贡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内涵。
一九八零年,四 川省人民政府颁定自贡西秦会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八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楚丰华
2022.1.16
10:10
作者楚丰华原名楚凤琴.祖籍河南许昌人士,67年出生于铜川焦坪,大学学历,供职于市铝箔厂,现已退休居住在老区。作者自幼喜欢耕读于文字,曾有文稿在多家报刊、网络平台发表。希望在更多的文苑结识更多的文友,以便相互交流、提高,把更好的作品分享给更多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