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高银(内蒙古)
推荐: 茹悦(旅俄)
编辑: 海外华人文学
图片: 昵图网

年年有“鱼”
鱼,鱼,余也,从古至今,它就是吉祥的象征,它与春节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独特的春节“鱼”文化,每逢过年,人们盼望着“年年有鱼”,祈愿能够“年年有余”。中国人,中国年,无鱼不成席,尤其是年夜饭,家家户户少不了一条鱼,年年有“鱼”不仅象征着丰收的好彩头,还象征在新的一年里,丰盛有余。
在烹调方法上,各地有所不同,但都寄寓“年年有余”之意。年夜菜的鱼,和平时的鱼不一样,一定得有头,有尾巴,寓意日子过得有头有尾,红红火火。
在鱼的选择上,有的地方用鲤鱼,象征“鲤鱼跳龙门”;有的地方用鲢鱼,以示“连年有鱼”;有的地方用鳜鱼,寄寓“富贵有余”,在河套地区最适宜端上年夜饭桌的,非黄河鲤鱼莫属!
“天下美食醉中原,中原美食在黄河”。黄河在巴彦淖尔市境内全长345公里,八百里河套川水资源丰富,有纳林湖、牧羊海、镜湖、青春湖等300多个湖泊、湿地星罗棋布,非常适合黄河鲤鱼的生长。
河水中富含鱼类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盐类,因此黄河鲤鱼因味道非常鲜美。黄河鲤鱼,刺少肉多,味美可口,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并具有良好的降低胆固醇之功效,同时还具有和脾养胃、平肝补血之作用,被称为‘食之上品’。

长期以来,河套人民对黄河鲤鱼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民间有“无鱼不成宴、无鲤不成席的”说法。”千百年来黄河鲤鱼广为人们所喜爱,并视为吉祥的象征。
黄河鲤鱼其实是黄河中小龙的化身,它们是黄河中的精灵,黄河鲤鱼居我国四大淡水鱼之首,同淞江鲈鱼,兴凯湖鱼、松花江鲑鱼被共誉为我国四大名鱼。《清稗类抄》一书写到“黄河之鲤甚佳,甘鲜肥美可称珍品”。在过去,黄河鲤鱼曾经是皇帝的御用贡品。
产自河套的黄河鲤鱼,比起其他的鲤鱼品种,体型长,背窄,类似纺锤形,色金黄,嘴上有两对触须,尾鳍、偶鳍呈橘红色,故有“红鲤”、“赤鲤”之称,又有“诸鱼之长,鱼中之王”之美称。
河套当地人又称黄河鲤鱼叫红尾鱼,鲤拐子、红拐子、鲤子、毛子,红鱼,龙门鱼等。黄河鲤鱼属鲤亚科,栖息水的底层,杂食性,成熟为2龄,是河套黄河水系最优良的鱼种,号称“鱼中之王”,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鱼类之一。古代《诗经》中也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的记载。可见其久已文明与世。

中原一带,千百年来关于黄河鲤鱼的佳话广为流传。北宋时鲤鱼大受欢迎,宋太祖赵匡胤征伐北汉时,专门叫属下带来鲜活的黄河鲤鱼以备美餐。慈禧太后避八国之难返京途中,取道中原,食黄河鲤鱼后云:“膳后忘返。”袁世凯喜欢吃鱼、喜欢钓鱼,吃鱼以黄河鲤鱼最喜欢。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黄河鲤鱼荣登国宴。
黄河鲤鱼还具有利水消肿,安胎通乳,下气温补的医疗价值。因此,也倍受孕妇、产妇、病患者和年老体弱者的欢迎。煮食,可治咳逆上气、黄疸、口渴,通利小便。消除下肢水肿及胎气不安。作鲋,有温补作用,去冷气、胸闷腹胀、上腹积聚不适等症。烧研成末,能发汗、治咳嗽气喘、催乳汁和消肿。用米饮调服,治大人小儿的严重腹泻。用童便浸煨,可治反胃及恶风入腹。
在河套地区,“无鱼不成宴,无鲤不成席”,鱼头一对,大富大贵,宴请、过年必吃黄河鲤鱼。其烹饪技艺,即可红烧,又可醋熘。既能清蒸,又能煎扒,糖醋熘鱼和鲤鱼焙面是名菜中之姣姣者,深受中外食者称赞。

李白、白居易等古代诗人都曾为其写诗作赋,称其为“龙鱼”。2017年“河套黄河鲤鱼”通过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评审。“吃鲤鱼的女士更漂亮,吃鲤鱼的先生更健壮,吃鲤鱼的孩童更聪明,吃鲤鱼的民族更兴旺”,短短的几句话,道出了河套对黄河鲤鱼的青睐和喜爱。
黄河鲤鱼喜逆水上游,并善跳跃,有诗云“眼似珍珠鳞似金,赤鲤跳出如有神”,故古有鲤鱼跃龙门之说。其体形优美,既有“裕”的谐音,又有美的象征,故每逢新春佳节,黄河鲤鱼成为河套人过年必备的一道菜,做一道美味的黄河鲤鱼,其中除了家的温暖外,还有一份对于母亲河的感恩之情。
个人简介
高银,笔名职校精英、追梦人,内蒙古五原县宣传部干部。中华诗词学会、内蒙古作家协会、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巴彦淖尔市网络及新文艺群体协会副主席,五原县诗词学会副会长,五原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著有小说集《都市网络情缘》《古郡花开》,诗词集《葵乡诗韵》《五原诗抄》,其他文集《战疫情》《河套漫笔》。文学作品500多篇被人民网、党建网、中国小康网、《农民日报》、今日头条、《内蒙古日报》等报刊、媒体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