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史晓松其人
初见史晓松,是那年八月间中伏的一个下午。骄阳似火,山墙根儿的喇叭花和架上的丝瓜秧都晒的打了卷儿,晓松的六屉桌儿正冲着南窗,窗台上的双卡录音机唱着童安格的“让生命去等候”,案头是一本《唐人七绝选》和一本《汪国真诗集》,一张稿纸上是晓松新写的诗:“偏隅残壁梦秦淮,往梦依稀记兴衰。夜寒霜冷人彳亍,星悲月惨影徘徊。朝闻旧事生感慨,新诗陈字比金钗。妙语单赠人中杰,幽窗晚径冀归来……”才初中毕业的他,言谈之中尽是一些平仄、押韵、对仗什么的文学词汇,说话极快,而且说话时候小眼睛直盯着你,生怕你溜号儿。那时候我没有打听过晓松的出身和经历(但从他的诗里判断,他应该是个有故事的人),是因为喜欢了他的诗也就喜欢了他的人。读了他的几首诗之后,发现他的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文气和智慧,那时候的他,给我的印象是典型的文学青年范儿,那年是1992年,那时候晓松十八岁。
可是叫我吃惊的是,两年后的一天,在友人王宏家客厅的西墙上,赫然挂着一幅晓松作的《秋意图》,虽然我于书画鉴赏一窍不通,但因为喜欢他的人所以也就喜欢他的画了。画中,一岭松山莽莽苍苍,一轮夕阳若隐若现,几点朱红衬于满眼墨绿之中,给整幅画面凭添了灵动之感。凝神入画,仿佛在九月初九天高气爽之日登高而望,心头舒畅、块垒皆无!行家评画,辨流派、论师承、论色彩、谈线条,这些我全都不懂,我只觉得他画的不是画,他画的是心迹和灵迹,画里有他的文学他的情感,画里有他的狂热他的冲动,画里有他的深沉和厚重,画里有他眷恋的青春岁月!老话说:真人不露相,能耐暗中藏。晓松便大抵如此,他愈来愈叫我刮目相看了。
上个周六的下午,我终于忙里偷闲,又敲开了小松家的房门。现如今,热闹的地方多,清静的地方少;奢华的地方多,拙朴的地方少。凤鸣小区千余户住宅,外表看上去没什么大的分别,但当你推开每一扇门,呈现给你的都是一个不同的世界。晓松的世界不大,很拥挤但也很别致:三十年前的六屉桌和双卡录音机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墙老式的木制家具,最显眼的就是那满目琳琅的古董架和书架。桌案上,一盆兰花娇翠欲滴,墙角的花架上,一盆绿萝在冬日暖阳中肆无忌惮地伸展着枝蔓。桌案下凌乱地堆放着几卷宣纸,古董架上都是我叫不出名字的瓷器和铜器。最吸引我的是东墙的书架:文学的、书法绘画的、周易的、古玩收藏的、佛教道教的…..各种书应有尽有。里屋卧室的墙上挂着一把吉他,上面的灰尘很厚,说明许久也未曾动过,但我想这也许是主人有意尘封的,尘封的不是吉他,尘封的应该是三十年里某段漫长的节奏,尘封的也许是某人往日的温柔。忽然间,我领悟了晓松的斋名为何叫“翕庐”,忽然间我觉得这不是家,这是个世外桃源,窄小却安妥,有酒且歌,无酒茶代,随情适意,其乐无穷。
那天下午,在晓松家呆了很久,听他讲了很多以前的事儿,向他请教了许多古玩收藏的知识,也和他探讨了许多有关易理和佛道方面的东西,晓松的见地是我始料不及的。在当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候,写字画画的人很多,搞收藏的也不少,琢摸周易和佛道的也大有人在,但晓松的名声始终没有浪得赫赫煊煊,他总是默默的,正象他自己所说的:写写画画其实都只是玩玩儿而已。现在的手机微信朋友圈里流行有这样一段话:幸福是什么?小时侯幸福是一样东西,得到了就幸福;长大后幸福是一个目标,实现了就幸福;成熟后幸福是一种心态,平和了就幸福。晓松就有一种平和的心态,所以他是一个幸福的人。他冷也能挺、热也能受,风里能来、雨里能去,他活的虽然很清寂,但是很自在。
说了半天,晓松何许人也?史晓松,字怀庵、翼侯,斋名翕庐。辽宁省北镇市人,自幼嗜古文、爱书画、喜收藏、好周易佛道。现为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锦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北镇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静雪堂画院秘书长、辽宁省收藏家协会会员、北镇市诗词协会理事……在我眼里,史晓松是个十足的高人!
小时候的晓松,在老师眼睛里不是好学生,因为他除了语文和历史以外,其他的数理化外语什么的从来没及格过。但是他从七、八岁就开始喜欢画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他画的一幅竹子在锦州市小学生五项技能书画大赛中获奖,这次获奖对他的触动极大,本来就喜欢画画的他,这下子把其他学科都抛之脑后,一门儿心思的琢磨画画了。1983年,初中毕业的史晓松跌跌撞撞的走入了社会,因家中经济条件尚可,加之那时晓松年龄尚小,所以父母也没急着叫他找工作,于是晓松便把全部精力用在了画画上。一次偶然的机会,晓松在奶奶的箱子里发现了一只造型小巧、画工精美的青花笔筒,经询问奶奶后得知,那是爷爷的遗物。爷爷在世时曾是北镇有名的银匠,并且精通乐器,但爷爷赖以养家的行当却是买卖古玩。本来就特别喜欢学习历史的晓松对爷爷留下的这只青花笔筒爱不释手,也从此入了古玩这一行。也许是遗传的因素,也许是晓松天资聪颖、勤奋虚心,他在古玩界如鱼得水、渐入佳境。
这几十年中,晓松先后从师于张志强、赵忠仁、史维静等书画名家,又借交流古玩之机,与天津、北京等地的书画方家频繁接触、虚心求教,博采众长。任其寒来暑往、云舒云卷,自顾砚中日月、毫底风云。而今,年届天命的晓松无论诗词、书法、绘画皆独开一风,悦人耳目。他常说,画画的玩古玩会多一双慧眼;玩古玩的画画会多一双妙手。他从文学、古玩中汲取了营养,并把这种营养揉会于书法、绘画艺术之中,这便令他的作品有了与众不同之处,其书法气象博大、纤丽婉约;其山水细雨如愁、花飞似梦,隐若古诗之神韵、青花之禅味;其花鸟空灵虚远、淡雅微妙,恰如诗人之铺彩摛文、又如浅绛彩般动静成辉。晓松有点名气了,向他要字要画的也逐渐多了,但他从不轻易与人,于是便有人说他太俗气。我很理解晓松,因为晓松没有工作,他要靠卖字卖画养家。其本不俗,奈何生于俗世!
是夜,我独坐书房,呆望窗外,不知怎的就想起了晓松兄弟,在这月朗星稀的晚上,他一定站在案前挥毫融墨,把尘封的往事,把如潮的思绪,融如天融如地融入一张小小的宣纸里。
我本俗人,非出上庠,不敢妄谈文化,也不敢以文化人自居;且枉历世事,人情却不练达。但却敢评论晓松,因为晓松是我兄弟是我朋友,他穿开裆裤时我们就认识,我说深了说浅了他都不会挑我。再过几天就是新年,这篇四不象的文章权当我送他的新年礼物。
2021年12月20日于来风庐
风庐醉客
史晓松作品赏析:































作者简介:
史晓松,男,1975年出生于辽宁北镇广宁古城。祖籍山东德州。
现为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辽宁省收藏家协会会员
锦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兰亭书画会会员
天津晴雪堂画会秘书长
北镇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非凡中国艺术社团成员
书画作品被各界人士及收藏家收藏收购,多幅作品被多家拍卖会拍卖。自作古体诗及散文随笔在多家书籍和报刊发表…………
画室电话:13941661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