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江苏/顾盛杉
前不久,江苏泰州姜堰区卫健委举行机关干部素养与能力“双提升”演讲比赛,引导系统工作人员从卫生体制改革发展等领域深挖群众需求、明确努力方向,提升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服务的满意度。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要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必须端正态度。“我为群众办实事”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一场大考。要重感悟,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强担当,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有格局,坚持干成“大事”与办好“小事”相统一、立足眼前与着眼长远相统一、自我教育与引导群众相统一;求实效,在专业知识、专业思维、专业能力提升上下功夫,在为民办事上走深走实。
必须找准角度。环境整治、停车场改造等项目看上去好像是小事,却都是人民群众心里的大事。正是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改造,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好的居住体验。角度“小”,并不意味着格局小、难度小,而是从小处着眼、从群众身边的小事着手,解决“急难愁盼”大问题。找准为民解难的角度,就能推动大改变、实现大成效、开辟大格局。
必须提高速度。为民办事就要立说立行,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要立行立改。便民服务中心要强化“网上办”“自助办”“掌上办”“极简办”支撑功能,通过线上线下业务整合,不断调整优化办事流程,围绕高频服务事项,积极推进实施系统整合、数据共享和电子证照应用等举措,提供极简办、集成办、全域办等多种形式的业务办理,全力确保群众少跑腿、零跑腿,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必须增加温度。实行“首问负责”制,由第一位接受咨询的工作人员引导到底、指导到底、解答到底、负责到底,直至彻底解决人民群众需要帮助的问题。在接待、服务时,有个发自内心的微笑,有句热情的问候;在群众等候时,递上一杯水;在办理时,耐心倾听诉求;在解答时,详细告知流程和材料;在遇到突发、复杂问题时设法协调、会商解决;在解决问题上多换位思考想周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必须拥有高度。推出填写大众评单卡和意见建议簿、居民服务群“实时监督在线”、微信扫描“政务服务工作问卷调查”、政风行风系统民主评议电话回访、公布投诉邮箱、12345热线等多种形式,倾听和收集人民群众意见建议并及时调整服务模式、改进工作作风,让民意成为服务工作的指挥棒,哪里不满意就改哪里。
必须加大力度。部门、镇街负责人登台接受电视直播问政值得推崇。相关资深媒体人担任评论员嘉宾,让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约监察员、群众代表以及部门代表等群体直击问题,有助于达到寻找问题、直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电视问政集群众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于一体,“辣味”十足,可谓真问政、真监督,是群众希望看到和欢迎的监督方式。
必须保持色度。面对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我们要时刻牢记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主动和群众打成一片,从而赢得民心、赢得时代、赢得未来。要保持共产党人本色,不怕风吹日晒,用脚步丈量民意,用心灵倾听民声。增加了色度,工作就更接地气了。
俗话说,一滴水里见阳光,一粒沙里看世界。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实干是最有力的证明,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姿态决定状态”。只要在“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带着这些“度”,就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