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 奶 的 黄 菜
那日回老家,还没有进到村子里,就看到村口路边有好多胡乱堆放的白萝卜缨子。知道这是村里人不要扔掉的,不禁想起以前奶奶晒的黄菜来。黄菜,就是用白萝卜缨子和没有裹心的大白菜晒成的干菜,名叫黄菜,其实一点也不黄,都还保留着白萝卜缨子和大白菜碧绿碧绿的颜色。
每年一过立冬,奶奶就开始忙活起来。她不但要把地里的白菜萝卜收回家,把萝卜擦成萝卜条晒干,把大白菜按照等级该晒过冬菜的晒好,该放窖的放窖盖好,还要忙着把白萝卜缨子和没有长好菜心的白菜晒成黄菜。
奶奶晒黄菜很有讲究,从来不在太阳底下暴晒,都是在阴凉通风处把黄菜风干。在太阳下暴晒的黄菜,干得比较快,晒出来的黄菜变成了灰白色,味道也没有风干的黄菜味道好。背阴处晒出来的黄菜能保持白菜和萝卜缨子的本色,颜色鲜亮碧绿,味道也地道。晒黄菜以前,奶奶先在过道里和院子里背阴的南墙根下拴上几根绳子,用来搭黄菜。奶奶将萝卜缨子整理整齐,去掉黄叶老叶和有霉点的叶子,从中间理顺开,一棵挨着一棵搭在绳子上面。那些没有长好的白菜,奶奶去掉它们的老根老叶,把里面那个小小的嫩菜心挖出来,留着做饭时下锅,剩下的菜帮也捋顺了一棵挨一棵搭到绳子上。晒在院子里的黄菜最怕阴天下雨,黄菜淋了雨会咯扎(煮不烂),闷的时间长了还会霉烂,所以晒黄菜那几天,一看天气不好,奶奶就赶紧把院子里的黄菜收到屋里或过道里,天晴了再一棵一棵晾出去。这样晒几天,等晒得萝卜缨子和白菜都软塌塌地打了卷儿的时候,两棵黄菜之间有了很大的空隙。奶奶就把院子里的黄菜都收到过道里的绳子上,这样既能省地方,再下雪下雨的时候,也就用担心黄菜被淋湿了。
晒好的黄菜挂在过道里的绳子上,够我们吃上一冬一春。冬天吃新鲜白菜吃腻了想换换口味,母亲奶奶她们就从过道里摘棵白菜,开水汆一下,放上干瓜片和干豆角,再放点腌肉咸豆腐和粉条,炖上一大锅热乎乎香喷喷的大锅菜。吃饭的时候,一家人一人盛一大碗,连干粮都省了。到了春天,家里存的过冬菜吃完了,地里的鲜菜还没下来。这时候,奶奶就把过道上的萝卜缨子摘下来,水里泡一泡,开水锅里煮一个滚,切成碎丁丁,加点油盐面酱花椒面,拌一拌做成包子馅。玉米面用开水汆烫一下,包成玉米面菜团子,好吃的不得了,一顿饭不吃两个就停不下来嘴。奶奶顾不上包菜团子的时候,就把剁碎的黄菜里浇上酱油醋和蒜泥,再放点香油细盐拌成凉菜给我们就窝窝头,细盐拌成凉菜给我们就窝窝头,脆生生的黄菜清爽利口,比老咸菜好吃了不止千倍万倍。
现在,超市菜场里的腌菜酱菜品种数不胜数,口味各异,村里很少有人再晒黄菜。可是我仍然怀念奶奶做的黄菜,觉得任何一种菜都比不了奶奶做的黄菜的味道。在我心里,黄菜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菜了,它是我童年时光的回忆,更是包含了奶奶浓浓的爱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