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写刊名
中国当代书法家 张传亭



崔少华,女,笔名候鸟,吉林省教育科研型名教师,延边州作家协会注册会员,中华诗词学会、吉林省诗词学会会员,延边州诗词学会副秘书长,延边州楹联学会副主席,和龙市诗词、书法家学会副主席。
热爱生活,钟情于古典诗词、散文,用本真演绎着最深情的文字,用温润的文字铭记世间的感动与美好。散文和诗词作品曾多次刊登在《央视网》《长白山诗词》《吉林日报》《延边日报》《关东诗阵》等报刊、杂志、网络上,书法获“羲之杯”金奖。现为《中国民俗文苑》《江淮文苑》古诗词主编。

一、格律
七绝•腊八感赋
文/崔少华
细烹慢煮味尤真。俗粥凡烟最动人。
念数儿孙团聚日,氤氲福德慰风尘。
【注】腊八粥,也称“福德粥”。
腊八忆母
文/沈守华
手端香八粥,惚见影前浮。
朝我身边走,呼余快吃呦。
腊八节
文/江涛(安徽界首)
晨启寒烟香溢生,
冬深又食玉厨羹。
岁丰喜度腊佳节,
家乐粥浓蔬果盈。
腊八
文/潘庆华(安徽界首)
三九欣逢腊八天,
饮完玉粥又迎年,
人随节至欢情涌,
紫气催春好运连。
腊八节
文/韩影
腊八千枝疏影香,
粥珍美味万家尝。
诞辰贡酒儿孙敬,
三世欢歌聚锦堂。
七绝•腊八
文/田永巨
五谷羹汤腊八香,一身暖意体安康。
饯春迎笑东风引,多谢梅花沁岁芳。
五律·腊八祈年
文/徐儒彬
三九朔风飕,早忙熬佛粥。
祈求人寿康,庇佑家祥禄。
牛去敬千杯,虎来呈万福。
神舟递贺音,齐把新年祝。
七绝•腊八
文/屈明芳
新年来至绽梅花,熬粥祭祠迎腊八。
泡蒜祈求添吉祥,虎寅万户春风刮。
七绝•腊八
文/邢志刚
玉絮飘飘腊月天,
香风袅袅敬家贤。
冬梅有意争春俏,
瑞雪多情兆吉年。

七律•腊八节
文/金登仁(江西)
适逢腊八快新年,祭祖求神好运牵。
猛虎生威春放彩,憨牛报捷福高悬。
端来宝粥家门顺,治服妖邪业绩鲜。
享受小康狂喜乐,辛劳游子醉团圆。
七律•腊八粥
文/福香
城乡腊八粥香时,不尽疏林白玉枝。
远望晓云游子恨,回看暮雪到家迟。
今朝犬吠鸡声睁,此夜人归月影随。
岁末音书多盼顾,遥天旧友两相思。
七绝•腊八节
文/云朵(李曼秀)
腊八严冬岁末春,清霜雪落地生津。
今天客子无烦恼,意许斋餐赐路人。
七律• 腊八有吟
白文华/内蒙古
释主俨然成正果,牧姑先赠乳糜香。
莲花座上思凡苦,煤气炉前借佛光。
施舍门徒堪善事,奉呈供品敬神堂。
宜熬红粥寻年味,故里浓情五谷芳。
七绝•腊八
文/云天
杂粮五谷枣弥香,
半夜三更一阵忙。
玉碗端来肴美味,
老时方懂爱糟糖。
七律·腊八粥
——致在路上的人
文/柳 鸣
冬升朝旭满窗霞,
带起炊烟过腊八。
熬碗浓粥香半日,
吃餐杂豆暖全家。
昔追朔月浑身土,
今沐残阳两鬓花。
一往欢歌多少梦,
气平事久散天涯。
腊八思故乡农家味有感而作
文/西蜀逍遥客
月色悠悠霜色浓,十年漂泊不轻松。
时常怀念荷塘迹,日夜相思苇岸踪。
捕得鱼虾锅里煮,捞来酸菜灶边冲。
鲜香有味情无限,麻辣多娇意万重。
世上珍馐龙洞见,人间至美太平逢。
三杯入得逍遥界,一盏催开愁苦容。
七律二首
腊八由来野史二说
文/一木一石(江西)
一
岳飞杀敌守边疆。秦桧谗言蔽宋皇。
急令回京空腹胃,寒民捧粥裹饥肠。
多元食料殷殷意,万众葵心楚楚香。
是日巧逢冬腊八,由缘此节有文章。
二
元章自小处贫穷,财主家丁作牧童。
独木桥横蛮引畜,老牛涧坠倒栽葱。
三年咎罚牢监里,一旦功成鼠洞中。
此日欣逢冬腊八,由来煲粥杂粮融。
腊八凑句
文/邓志建
佛粥由来五味匀,慈悲本就万年春。
贫穷莫守房前树,富贵当怜局外人。
愁有风云添寂寞,喜无得失染灰尘。
屠苏祭祖情依旧,腊八焚香爱履新。

腊八粥•太极剑
文/汪和平
一剑惊天岁也寒,江湖热火备年餐。
老夫独好黄粱粥,腊八三巡又上鞍。
七绝·腊八抒怀
文/郝鳳雲(内蒙古)
祈丰祭祀祝康平,福寿粥含多种羹。
时至年终寒冽季,凭添温暖寄深情。
七绝•腊八节
文/卢进国(湖北监利)
今逢腊八雪花飘,煮粥锅中瑞火烧。
绿豆枣红加糯米,佳肴美味乐逍遥。
七绝•腊八节
文/王业亮
寒冬腊八雪花扬,五谷全粮煮粥香。
朴实民风传统日,祥和喜庆福安康。
七律·腊八感怀
文/美丽天使(邹文利)
序文数九季飞驰,冬尾春头腊八时。
情暖远方摇玉树,梦牵近道剪新枝。
粗粮熬粥圆匀入,苦茗浮杯叠绕辞。
伏案吟窗寻冷蕊,孤红独绽醉清诗。
五绝•腊八节夜
文/石沉
夜色星光写,
风声落叶鸣。
窗前明月起,
笔下妙华清。
腊八粥
文/邢志坚(河南)
精选糯米大枣红豆
细细熬一锅腊八粥
熬出浓浓的香甜
熬进淡淡的乡愁
一口热粥喝进口
唇齿留香暖心头
三九隆冬不觉寒
身强体健劲抖擞
家家灶头火正旺
户户米粥香又稠
七宝五味祛疫邪
香气氤氲飘九州
七律• 腊八赋
文/丁景玉(不老松)
中华民俗神州扬,
佛祖修仙得密酿。
腊八严寒煮八珍,
九重宿火熬营养
万家岁岁品新醇,
千户年年尝鲜汤。
今日甘甜不易来,
莫忘粒粒汗流淌。
七律•腊八情怀
文/李波(大庆)
塞北冰霜亮虎春,江南雾雨洗埃尘。
寒山已透牛年旧,暖水先知虎岁新。
户户开坛迎好运,家家祭祖佑儿亲。
八方黎庶同心愿,一碗香浓醉世人。
七绝《辛丑腊八节日抒怀》十二首
文/辉叔(许日辉)
(一)
深寒腊八约春来,
雪馥南枝绽艳开。
背负东风归众望,
锅香粥暖福祈回。
(二)
梅花鹊笑放新红,
福降人间岁岁丰。
粥熬一锅迎腊节,
香飘万户盼春风。
(三)
福至年关紫气扬,
牛辞奉瑞腊梅香。
春声虎送乾坤锁,
煮粥千家万户祥。
(四)
腊八严寒雪未消,
早春年近丽琼瑶。
千家粥熬香门户,
唤醒东风又一朝。
(五)
三冬腊节喜门前,
煮酒春风八粥鲜。
异客年关心切切,
人间最暖是炊烟。
(六)
数九严冬腊八开,
粥香迎福报春来。
龙吟虎啸牛辞旧,
一扫瘟神永不回。
(七)
福满人间耀彩霞,
飘香腊粥暖千家。
梅迎瑞雪乾坤载,
大地飞歌日月华。
(八)
泽润黎民腊酒斟,
安康社稷把歌吟。
一锅香粥驱瘟疫,
盼得新年瑞气临。
(九)
又逢今腊远思家,
粥暖心头泪掩遮。
客旅未回春欲近,
乡愁万里寄梅花。
(十)
腊八今来粥味香,
乾坤笑满尽飞扬。
清茶淡饭思前后,
户旺家兴百事祥。
(十一)
风撩玉面岁添欢
煮粥香甜笑满颜。
扫尽尘埃尊祖典,
迎春福到暖人间。
(十二)
苍穹雪破落银纱,
腊粥浮香万户家。
暖度三冬春欲到,
迎新福乐寄年华。

二、词曲
清平乐•腊八吟
文/胡鹏
枣红豆绿。糯米温如玉。栗子核桃熬腊粥。羹沸香盈小屋。
五味七宝神浆。一碗滋润肝肠。涵养十分精气,好迎盛世春光。

三、新诗
腊八节
文/王娜(重庆)
挑选五彩上乘杂粮
熬一锅 梅香心情
甜甜 新年安康丰盈
腊八粥之恋
文/李春长(安徽界首)
腊八粥的热浪
沸腾了辛丑
家长里短的音画,用七宝勾兑
腊八粥的颜色
染红了梅枝
安康和悦的身心,以文火慢煮
那美不胜收的冬韵
围炉之愉,幸福之乐,要耐心咀嚼
这喷香馋人处
原来竟然是泉河老家的方向
一碗腊八粥儿
调匀了岁月
维系着骨肉至亲的期盼
喝醉了节日
正撩起同胞思乡曲
那等待,弹奏五谷杂粮歌
那情结,体恤游子意
那温度,翻卷着浓郁的故土心
年年相应,日日浸淫
一碗粥,一缕情
十里春风,千秋传颂
对话腊八节
酸甜苦辣,才是生活本色
谁不珍惜此季?
悲欣与共,才是光阴的布置安排
谁不依恋这粥?
愿这碗今非昔比的中国粥
柔暖人意,畅通海峡,百年风采浓厚
她不仅滋养粗糙人间
而且品味着新时代的静美神州
【注】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福寿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最早文字记载在宋代,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
腊八粥
文/心竹
粥,是一点一点熬出来的
食材五颜六色,多像花花世界
熬粥的人,等在粥旁,看见蒸掉的时光
红枣,赤豆,莲子,都是节日
所有的米在接受炙烤
仿佛日子,架在火上。生生滚了一遍
半生不熟时,不能撤火。水要及时添
以达成和解。只有熬到了头
才想起,翻腾皆是过往。此际
只有一股香浓和眷恋会从熬粥人的脸上
氤出来
八宝粥
文/轻风(甘肃)
雪水融化
拥抱一锅花生,核桃
赤豆,红枣,芸豆
天不亮母亲把黎明唤醒
拨弄火光挑起炊烟
沸腾旧日滋味
五颜六色的各色豆
群情振奋
敞开心扉
尽兴诉说心事
穷日腊八
交替着新与旧
腊八过后就是年
一碗喷香蜜甜腊八粥
煮尽乡愁
余味像酒
腊八
文/杜金林
说好的温暖
都去哪了?
强加给我的
是无限的寒冷
原野
留下一片白雪晶莹
光阴也冻结了
寂静的田园
不再循环
来世今生
我用一把杂米
熬出热气腾腾
让穷困的阳光
开印解封
重启 重启
春天的航程!

《中国民俗文苑》微刊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人才促进会
协办单位:孙中山思想促进会
友情媒体
世界文学艺术界 江淮文苑微刊
中国诗歌网 安徽诗歌网微
文韵中原微刊 名家名人典藏微刊
苏州诗歌微刊 《枣花》报
中国诗报微刊 《南北作家》杂志
旅游作家微刊 中国都市报
中国文艺新闻网 头条网
当代诗词鉴赏 《文学百花苑》杂志

《中国民俗文苑》微刊精英团队
【顾问】崔波 刘亚陆 沈守华 孙珂 赵宗明 荣雪梅 张步敏梅铁军 张云华 侯玉梅
【名誉顾问】
【总顾问】程波涛(文学博士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文艺指导】左会斌 (安徽诗词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总督导】应裕勇(中国艺术人才促进会执行会长 中国毛泽东思想研究院执行院长)
【总编】孙秀华(高级教师 评论家 作家诗人)
【执行主编】田甜 【副主编】申振见 张锋君 应飞 王立 黄永阳 黄坤
【美编】杜学勇 【统筹】张 玲
【编委】刘虎 王海东张珺 李慧
【创始人•主编•监制】应连飞
【 声 明 】
(1)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打赏不返还作者,支持《都市头条》《中国民俗文苑》平台运营。
(2)支持原创,文责自负。图未注者,来自网络,尊重老师,特此声明。
(3)关注本刊,悦读精彩,欢迎合作,相互宣传,共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