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
作者:平舆刘华
每年农历进入腊月初八这天,要吃腊八粥。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腊八这一天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当然地处中原粮仓的我们平舆县也不例外。有文献记载,这一习俗迄今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 的历史了,据说最早开始于宋代。
古时候,腊八粥熬好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在为自己积德累善。
据说八宝菜粥的原创者是朱元璋。朱元璋年少时曾为地主家放过牛,因家庭生活贫穷,每天吃不饱、穿不暖。有一年的一天,正好是进入了腊月初八。朱元璋放了一天牛,到了黄昏自己还没有吃上一顿像样的饭,于是他就在野外到处找可吃的东西。
他突然发现一只肥大的老鼠,就想捉来吃肉充饥。经过一阵紧张的追逐,也没有抓到,老鼠竟然逃进了老鼠洞里。朱元璋就开始挖土,挖了很久也没找到老鼠,非常遗憾,到了嘴边的肉还是让它跑掉了。
正当朱元璋十分懊恼的时候,猛然间他在老鼠洞中发现了一些粮食。品种很杂,麦粒、稻米、豆类什么都有,显然,这就是老鼠的粮仓。朱元璋费了一番周折,把这些粮食掏了出来,择干净杂草与渣土。数量可真不少,够吃好几顿了。他将这些杂粮洗净,加上一些菜叶简单煮成粥。也许是他太饿了,菜粥竟然非常美味可口。
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心里仍惦记着他少年时亲自做的‘杂粮菜粥′,于是就让御膳房做给他吃。后来御膳房不断改进配料,成为自成一品的八宝菜粥。
我们家乡这一带吃腊八粥也有许多讲究。一般是吃咸的,配料是五谷杂粮加猪油或大肉丁、葱花、姜丝、蒜蓉等混合在一起,加水熬制。当然也有吃甜味的,配料是五谷杂粮、冰糖、红枣、银耳、莲子等,掺在一起加水慢火熬成八宝粥。腊月初八中午吃粥,从我记事起到现在,已经没人敬神祭祖了,当然还有邻居家互相端送的。粥熬好后要盛出来先让长者吃,然后孩子们吃。大人们往往还要端出去一碗在每棵树上抹一点,据说是希望小树能枝繁叶茂,早日成材。如果家里喂有牛马驴等大牲畜的,还要给牠们弄点掺草料中。一是牲畜拉犁拉磨辛苦,主人表示一下怜悯之心,二是希望牲畜能长得骠肥体壮。
腊八粥又叫‘福寿粥′,民间常传说喝了后可以让人身强体壮,福寿安康。吃了腊八饭,才把年来办!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便是年!吃腊八粥这种习俗,才得以永远的流传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