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水思源,日新月异
——改革开放赞
一九七九年春,有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划了个圈。每当《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在耳边响起时,我的心情不自禁地涌起一种激动和亲切。因为我就是伴随着这个时代嘹亮的号角,和铿锵的脚步逐渐成长成熟的。
时光飞逝日月轮回。一天天一年年就这样地从我们身边经过。留给我们只有脸上的皱纹和青春的回忆。不由得想起改革开放前的学生时代。清早背着粗布书包,装上母亲做的”鞋蹄子”黑馍。这就是全天的干粮。不管刮风下雨,不管道路泥泞。尽管步行却从不迟到。那时师资力量薄弱,我们的老师大都是一人多职。我们教室很特别,因为大小混班,所以牌头挂了两个黑板。老师上了高班再上小班。但我们每星期各科功课从未误过。我们的课桌是土台,以砖为凳。新书没几天就卷角,中间裂缝变成两个小人书。到了晚自习,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尽管油烟四起,可听到却是同学沙沙地写字声。

我家在礼泉县一个小村庄。改革开放前没有劳动积极性生产力低下。我家农境贫寒,茅屋三间,耕牛一头,自行车一辆。陈设简单。我的母亲虽无物料,但天天变花样、今天做个“鞋蹄子”、明天做个”锅塌塌”、后天做个”苜蓿菜”馍菜多面少。在粮最紧张时红薯全身是个宝。用它的叶茎炒菜。把红薯切成片晒干,磨成面粉又黑又沉。吃了就想打嗝。母亲做的“苞谷糁子我们连锅巴都吃完了,感觉很香。夜幕降临我的母亲在油灯下纳千层鞋,纺线车吱吱地声音,伴我进入梦乡。

改革开放开拓进取。我的父亲60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留校任教两年,响应党的号召支援农村。在农村干了十五年。恢复高考重视教育重执教鞭。从那时起我的家境慢慢地好起来。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我父亲患了尿毒症,真是青天霹雳,在医院陪护的我,每天为父亲测量血压,低血压200,高血压280,听心率每分钟120次,记尿量忙得我腰酸腿痛。但,我深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父亲一生热爱文学,在他人生最后一刻不忘学习,但,尿毒症并发症是他双目失明不能阅读,我就为父亲诵读古典文学。父亲求知进取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高昂的医药费是我陷入了深思,那种心酸那种无奈,可想而知?最后还是医保保驾护航。药费几乎报销完。这就是改革开放的胜利成果……
四十年来历不凡,
而今故乡赛江南。
路旁楼房高又大,
水泥马路平又宽。
种地现在不纳粮,
国家还给养老钱。
看病报销负担减,
开天辟地谁能见?
改革开放结硕果,
人民生活比蜜甜。
抱团紧跟共产党,
中华共和万万年。

【作者简介】
崔灏,网名飞翔蓝天,自幼受父亲影响,耳濡目染,酷爱文学。作品发表于灞水两岸、蓝天文苑、古都茗苑、太原文学、红柳文学、冰心文化、凉城文苑、户县诗报、诗词中国、京兆文学等。现任陕西广播电视台,农村广播通讯联络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