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人物传记随感录596
陈子昂
陈子昂(生卒年有争议),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1]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陈子昂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文明元年(684年)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曾两度从军边塞,对边防事务颇有远见。圣历元年(698年),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陈子昂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罗织罪名,加以迫害,最终冤死狱中。
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和组诗《感遇诗三十八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1960年中华书局出版《陈子昂集校注》。

诗意
《登幽州台歌》是中国唐代诗人陈子昂所作的最为著名的古体诗。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作者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读陈子昂
-兼读《诗人陈子昂.诗人原来善拍马》有感
一
一诗出一时间天下叫绝,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千古绝唱世人竞相传诵,好才华盖世间无不争学。
注:1.指《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二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三
一身才华示天下,不慎趋炎又附势。
大颂大周国运昌,方失诗人之品质。
急功近利迷前路,以导遍躁无威仪。
百怨千怪无他人,自我炒作拍马屁。

作者简介:
陈宝田,笔名龙山石,男,1949年2月出生,山东肥城人,中共党员,中学教师,自幼酷爱诗词、书法,毕业于泰安师范专科学校。一生热爱文学,尤其喜欢诗歌创作,有作品见诸报端,为首届感动中国文化人物得奖主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