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栽子长大如鹿
窗外一片雪白,阳光明媚,白色的雪与阳光互相映衬,显得更加明亮耀眼。在加拿大呆久了,就知道越是这样的天气就越冷,冷冽的空气不会因阳光而有丝毫的温度,坚硬的积雪随时提醒你寒冰就在脚下。但室内就不一样了,我坐在窗边的沙发上,看着阳光透过白色的纱窗照进来,感觉暖洋洋,也懒洋洋的,好像有“春眠不觉晓”的错觉。窗边挂有一盆吊兰,不知不觉间,已经长这么大了。这盆吊兰,才养了半年多,我并没有怎么特别地照看它,只是浇浇水,放在窗边。刚买来时,两三片小小的叶子,立在盆的中央,比豆芽菜大不了多少。现在浅绿色叶子上带有乳白色的条纹,浓密得长满了盆,有两根枝叶长长地伸展出来,垂吊在白色花盆的两侧,很是好看。我不是善于养花的人,但我有时会买些小盆栽回来养,纯粹就是感受它在我的浇灌和看护下由小小的一株,慢慢地一点点变大,然后就是像现在一样,好似突然发现它已经长得如此丰满,漂亮得几乎想象不出它开始的样子了。

有一年的父亲节,教会的团契琢磨着给弟兄们送个礼物,母亲节是康乃馨花,父亲节有什么可送的?领带夹?钥匙扣?最后我们送的是这种小小的吊兰花苗。因为我看到了《诗篇》中的一句话,“我们的儿子,从幼年好像树栽子长大,我们的女儿,如同殿角石,是按建宫的样式凿成的。”(诗篇144:12 )既然养儿子如同栽种树苗,看着他茁壮成长,养女儿如同准备建宫用的石头,按着需要雕刻而成,那就送给弟兄们一个小盆栽,让他们重温一下成长过程,也体会一下陪伴它成长的乐趣吧!后来从弟兄们的回馈中,知道有些人把花养死了,也有长得满盆满钵的,当然也有什么都不管,交给了家里的太太就没有关心过的。只是不知有没有人从养花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养儿的道理或人生的哲理呢?

其实我是很有感触的。当初怀揣着美好,带着七个月的身孕来到了这片陌生的土地,又怎么知道下飞机后等待我们的是罕见的大风雪。被困在机场附近的民宿两天后,终于在最冷的季节踏入了这个城市,然后又是在雪地里来回奔波,找房,租房,找医院。现在想起,虽然艰难,但那时的我们,心中始终是热情的,充满了感恩,就像冬天的室内那么温暖。两个多月后,儿子生下来了,抱在怀里,那么小,脸红红的,小拳头握得紧紧的,我们沉浸在初为父母的喜悦和激动中,忙着看他的眼睛,鼻子,嘴巴和小手小脚。我们努力地展开我们的想象力,想要知道他五年后,十年后,或更远时候的样子,却怎么也画不出那个画面。

儿子十八岁的那个夏天,我的眼光在球场上追逐着他奔跑的身影,用相机扑捉他击球的动作和赢球时的笑容。那时的他穿着红色的队服,露出了结实的手臂和坚毅的目光,我突然愣住了。这是我那个可爱的软萌萌的儿子吗?什么时候他已经是男人的样子了?我心中在那一刻想起了一首多年前的美国乡村歌曲,“一个人要走多少路才能称为男人……”。那仿佛是我第一次注意到儿子长大了。如今,儿子已经是一米八几的个子,需要我微微仰着头才能和他对视,小时候胖胖的脸庞已慢慢拉长,圆润的五官也变得立体而有菱角,以前一直和他爸爸一样的寸头发型,上大学之后也不一样了,我意识到,原来长大后的他是这个样子。我翻开以前的相册,想在他儿时的照片中寻找他现在的模样,却只能在他偶尔的神情中看到一点点痕迹。我似乎也像看这盆吊兰一样,突然间发现他的羽翼已经丰满,他的枝叶已经伸展出盆外,他已经展示出了他年轻帅气而又日渐成熟的容颜。真的是树栽子长大,当我把树放在天空下,栽在土地中,他就会接受雨露的滋润,风雪的洗礼,按照他生命该有的样式长大。我照顾着他,陪伴着他,欣赏着他,也看着他一天天的蜕变。而长大的,又岂仅仅是他?仅仅是样貌呢?

谁能预先画出生命该有的样子?谁能丈量生命中蕴含的力量与恩典?只有赐人生命的才知道我们的生命该是什么样子,因为“神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我们只有甘愿把自己放在他的手中,顺服他的带领,接受他的塑造,才能最终长成像他那样的生命。我们都要,也必要像他。

主播玥均(刘雅君)退休教师,多家平台主播,热爱生活,喜欢旅游,酷爱阅读、朗诵,让阅读插上声音的翅膀,飞进每个人的心田,让朗诵丰富生活,陶冶情操。

作者如鹿(刘青露)四川成都人,1999年与丈夫移民加拿大,有一子一女,现居多伦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