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
一进入腊月,乡村里便有了一点过年的气息,到了腊八,年味儿就更加浓郁了。
过腊八节,必须吃的饭是腊八粥, 腊八的早上,家家户户都要熬腊八粥。熬腊八粥的材料,都是用家里最好的。泡过的米和豆容易煮烂乎,在腊八的头天晚上,就把小米麦仁豇豆绿豆黑豆黄豆红枣花生等材料洗干净了,泡在盆里以备第二天早上好煮粥。腊八的早上天一亮,腊八粥的香味就随着袅袅的炊烟从各家的厨房里飘出来。有了馋人的粥香引诱,再懒的小孩儿也不再赖床,不用大人催促,孩子们就自动起床等着喝粥。每年的腊八,母亲都会给我们讲腊八节的来历。她说,古时候有个孩子,他的爹娘特别勤劳,每天都在不停地的爹娘特别勤劳,每天都在不停地干活,每年收的粮食都吃不完,还能剩下不少。爹娘非常娇养宠爱他们的孩子,从来舍不得让他们的孩子做任何事情,那孩子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村里四处游荡玩乐。孩子长大了,他爹娘也老了,干不动活了,那孩子还是什么活都不肯干。他爹娘临死的时候对孩子说:“孩子啊,我们死了就没人给你干活种庄稼了,以后你要自己干活养活自己,要不过不了几年你就会挨饿。”孩子看着家里成圏成囤的粮食,觉得他爹娘的话是在吓唬他,几屋子的粮食,他一辈子都吃不完,怎么可能挨饿呢?爹娘死了以后,孩子依旧是吃饭睡觉不干活,天热了找阴凉,天冷了找太阳地下晒太阳,过着逍遥快活的日子。爹娘留下的几屋子粮食,只去不添,越来越少,没有几年工夫就吃光了。那年腊月,天寒地冻,那孩子已经好几天没有吃饭了。腊八那天早上,那孩子实在饿得不行了,把家里几个粮食屋子里的粮仓粮囤的犄角旮旯都扫得干干净净,才扫了两把杂粮,他把那两把杂粮熬了一碗粥喝了,当天晚上就冻饿而死。每回讲完之后,母亲总是说,娇养小孩子吃饭穿衣不算错,就是不能惯着孩子好吃懒惰不干活,懒成习惯了一辈子也改不过来,害的还是孩子自己。那时虽然觉得母亲老是让我喂猪喂鸡刷锅洗碗擦桌子扫地很不满意,但是怕万一不干活以后把自己也饿死了,还是别别扭扭地去干母亲给我指派的活计。喝了香甜可口软烂粘稠的腊八粥,大人们就去各忙各的准备过年用的东西,我们孩子们也不能闲着,和好了煤泥,扫净了屋子院子,还有一大辫大蒜早已摆在那里等着我们去剥。
腊八节那天,除了喝腊八粥,另外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腌腊八蒜。据说只有在腊八那天腌的蒜才能蒜瓣碧绿,醋汁酸辣鲜爽。米醋是提前准备好的,一大辫子蒜也吃不住我们剥,不到晌午,一大辫蒜头都变成了白白净净的蒜瓣儿。剥好的蒜瓣儿被我们按等级分成了三等,剥坏了和有伤疤的蒜瓣儿放在一起,让母亲中午给我们包白菜豆腐粉条蒜蓉饺子;那些完好无损的大个的小个的蒜瓣儿和独头蒜放在早就洗净晾干的玻璃罐头瓶子里,用来腌腊八蒜;中等匀溜的完好蒜瓣儿放在一起,等着下午穿水蒜用。把蒜瓣分拣好,母亲也放下她手里的活计,将事先准备好的米醋倒在装了蒜瓣儿的罐头瓶子里,拧好盖子放在碗橱里,就等除夕和大年初一用它们来沾饺子了。
干完我们上午的活计,母亲趁着自己包饺子的工夫,打发我们去街里找小伙伴玩一会,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腊七腊九出门冻手”,再好的太阳也挡不住严冬的寒冷。街上的孩子们并不多,再加上我们惦记着母亲在家里包饺子,在外面玩不到一会儿就回来了。母亲包白菜馅的饺子从来不剁白菜不杀水,选择用干净的白菜心,一抹刀切成细细的白菜丝,再把白菜丝切成绿豆大的碎菜,加入香油和熬好晾凉的花椒大料油,拌一拌锁住白菜的水分。然后咸豆腐粉条和蒜瓣都剁碎,放到拌好的白菜里搅匀,再加点面酱,香喷喷的饺子馅就做好了。这样包出来的饺子,饺子馅营养丰富鲜香多汁,咬一口唇齿溢香,是我童年里最好吃的美味之一。
中午吃了饺子,下午就该穿水蒜了。腊八那两天穿的水蒜,春节的时候正好赶上吃头茬。穿早了,到春节时水蒜长得太高太老,会出现干尖枯叶;穿晚了,到了春节还没长上来,就赶不上春节吃了。起初穿水蒜都是母亲的活儿,她怕我们穿不好,我只负责在旁边给她递蒜瓣儿。后来母亲教会了我怎么穿水蒜,穿水蒜就成了我的事儿了,弟弟妹妹在一旁给我打下手。我们穿水蒜用的是席篾,芦苇在水里泡软后,劈成细长的席篾,这样省下了棉线,穿好的水蒜还容易摆盘。一手拿着席篾,一手捏着一瓣蒜,顺着蒜瓣儿的外皮穿进去。穿水蒜千万不能碰到蒜心,伤了蒜心水蒜就容易腐烂,也不能把蒜皮穿太薄了,穿太薄了容易穿豁,蒜瓣儿从席篾掉下来了,那瓣水蒜就白穿了。穿好的蒜瓣儿,一圈一圈盘在干净的白瓷盘里,浇上水,水蒜就算做成了。只要按时给它们换水,过不了几天,嫩油油的蒜苗就长了上来,成了冬日里一道靓丽的风景。屋子外面天寒地冻,枝枯叶落,桌子上的一盘水蒜枝叶翠绿,暗溢清香,给沉闷的老屋增添了不少的生机活力。到了春节的时候,绿油油的蒜苗已经有了七八寸高,不管是调饺子馅还是做菜做汤,都是不错的选择。
现在生活好了,以前的很多习俗事儿都不再做了,可是腊八节喝腊八粥腌腊八蒜和穿水蒜的习惯我一直都没有丢弃。这不仅给平淡闲适的生活增添一些乐趣,更让过节更有过节的气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