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了腊八就是年》诗词联賦专辑!都市头条--西银/北京上海头条!

卷首语:
2022年1月10日,农历腊月八日,腊八节。
腊八节,俗称"腊八",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这节日的习俗是"喝腊八粥"。
腊八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
"腊八"一词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又称"腊日",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本期联家诗人名册:
李涛 肖草 何为民 烟花易冷 薛翠珍 姬平 贺孝雄 陈同斌 高振平 高飞亮 张立平 刘亚倩 罗奕梅 高塬 聂朋群 吴茂江 许宗金 李凤云 于金奎 霜月枫.王进 白重生 李茂林 李秦 開甯 李怀定 刘皓 曹鑑江 洪祎聪 独立寒秋 邓万斌 闪东升 魏梅侠 长白居士 刘玉梅 杨烈焰 兴旺 柔和 倪宪培 倪守华

腊八节
作者:李涛
腊月严寒三九天,八仙粥送保平安。
快来尝品家乡味,乐趣无穷分外甜。
七律·腊八
作者:李涛
腊梅傲雪逢三九,月亮生辉多吉祥。
八宝粥甜冬送暖,日常饭美味飘香。
年关将至归心急,节令同迎购物忙。
不忘双亲行孝道,远离千里总思乡。
腊八节抒怀
作者:肖草
腊日情怀甚温暖,今朝腊日解忧多。
但存腊日慈心志,化作春风送喜歌。
七绝.腊八
作者:何为民
鸡鸣腊八觅君来,宝粥飘香吃鼓腮;
虎报平安春日待,新年乐盼艳花开。

辛丑腊八
作者:烟花易冷
五味七珍万户香,腾腾热气泛崇光。
一年腊景由今盛,战疫迎新祝众康。
腊八节思亲(中华通韵)
作者:薛翠珍
参差白发语叮咛,八宝珍馐岁岁萦。
未敢临屏多作应,些些珠泪不成形。
七绝.腊八思
作者:姬平
腊八新粥满口香,祛寒保暖润心肠。
辛勤打下杂粮豆,自已分享保健康。
腊八
作者:贺孝雄
年年腊八眼睛长,手搭凉棚望远方。
但愿疫情平息尽,他乡游子好还乡。

七律.腊八节
沧州.陈同斌撰书
锅中袅袅米香粘,日子味同红枣甜。
八宝斑斓烹盛馔,三冬清冷挂珠帘。
未来春色悄然近,流去时光难再添。
惟愿津门扫妖魅,白云朗月惠风恬。
2022年1月10于槐荫书屋
腊八节咏
联:高振平
一.
时临大节,寒气梳梅千岭雪;
律近小年,烘炉煮茗一壶春。
二.
梅催冬去,细品腊粥怀旧岁;
雪唤春来,喜尝丰酒探新年。
七绝•腊八节
作者:高飞亮.宁夏
腊八随来就是年,千家万户喜团圆。
米锅枣豆烹熬粥,餐饮飘香笑满天。
腊八节
作者:张立平
亲自下厨烹腊粥,杂粮五谷一锅装。
牛耕虎啸楹联撰,接福春回步履忙。
腊八节(平水韵)
作者:刘亚倩.宁夏
雾烟缭绕白茫茫,腊八怀亲念故乡。
回忆儿时慈母爱,围炉欢笑粥飘香。
今天早起酬材料,枣米莲豆味道芳。
大吉牛年风雨顺,祥云虎驾送安康。

腊八粥
作者:罗奕梅
祭拜神灵腊八粥,祈来丰运福瑞祥。
传承千古皆知喝,食材新熬味鲜香。
腊八粥
作者:罗奕梅
腊八粥中含七宝,尊前敬奉报慈恩。
大爱何处言德表!熬煮一锅喝醉温。
七绝.腊八粥
作者:高塬
腊肠煮粥过初八,五谷飘香送万家。
百味融合洪福气,开春锦上再添花。
诗吞
——腊八日放笔
作者:聂朋群.宁夏
诗吞止味入魂苏,梦断空禅觉倦途。
独钓长溪天地外,苦吟斜日画图孤。
放歌犹诉尘嚣累,醉意初听造化无。
世善醇心君自在,流年暖语品江湖。

腊八盈门
作者:吴茂江.宁夏银川
气冷云寒地结霜,烹熬菽米溢清香。
金樽老酒天天福,玉碗佳肴日日康。
万亩农田收岁稔,千家宅院接年祥。
红尘大道通今古,初月高悬洒吉光。
腊八节快乐
煮粥如同熬岁月;
煎茶自是饮风霜。
宁夏 吴茂江
腊八日归乡(中华新韵)
作者:许宗金
梅绽仓盈逢腊日,聚齐五谷煮粥全。
忽闻喜鹊高声唱,远客归乡待大年。
咏腊八(中华新韵)
作者:李凤云
泥炉旺火煮香粥,五谷杂粮粟味悠。
疫病清除迎虎岁,东风荡荡早春柔。

七律·写在辛丑腊八节(下平一先)
作者:于金奎.宁夏石嘴山
寒风凛冽雾遮天,祭灶求神佑大全。
五味陈粮同梦煮,三珍老酒伴书眠。
闲吟幸福丰收乐,细品欢欣顺利连。
醋蒜浓香熏万象,勤牛奋力赶寅年。
七律·腊八节感怀(下平一先)二
作者:于金奎(宁夏石嘴山)
从来腊八寒潮卷,陋室温馨做美篇。
热酒三杯谁待客,佳肴四味我成仙。
平生望月知深浅,往事浮云忘俊贤。
感概柔肠情易醉,忧愁总是忆童年。
七律.腊八小节老俗庆(中华新韵)
作者:霜月枫.王 进.宁夏石嘴山
精烹豆粟腊八粥,俗爱延承去旧忧。
保暖防寒堪妙药,尝馨品味媲珍馐。
消除岁末神形惫,抖振开春勇气赳。
美炙燃烧心里热,康途再向虎年修。
浣溪沙.腊八
作者:白重生
何惧西风透骨凉,帅哥冰上斗寒霜。老翁淘米煮安康。
百味心中寻旧忆,八珍碗里荡新香。温馨几缕暖肝肠。
腊日吟
作者:李茂林
腊日炊烟起,锅台水汽濛。
羹香珍馔粥,酒满炕头盅。
白雪连阡陌,青霜绮瓦筒。
村村风月好,岁岁一年红。

腊八(中华新韵)
作者:李秦
烟波浓雾罩湖城,不见西山笔架峰。
朝日朦胧弯月挂,米多杂豆热粥腾。
腊八(中华新韵)
作者:李秦
寒冬冰月又初八,塞上琼枝赏艳花。
斟酒煮粥人欲醉,品茶诗赋度年华。
童谣.腊八粥
作者:李秦
清晨淘多豆,杂粮同下锅。
莲子大红枣,冰糖适量搁。
文火粥易烂,香甜暖心窝。
吃了腊八饭,欢乐吉祥多。

腊八吟(中华新韵)
作者:開甯
习俗腊日煮粥喝,米豆加杂熬满锅。
驱疫迎祥接瑞至,连年好运汇成歌。
煮腊八粥
作者:李怀定
豆枣米肉锅里烧,沉浮挤压竞温高。
沸腾渐歇火关后,浪静风平粥一瓢。
一2022年腊月初八
《腊八》
作者:刘皓
塞上浮云盖凤城,雾霾蔽日楼隐身。
萧风瑟瑟无节气,七宝佛粥驱寒尘。
佛粥辞旧月.八宝迎新春
作者:曹鑑江
曈曈昶色腊八醺,乡韵醇醇满灶门。
碗碗佛粥辞旧月,颗颗八宝款迎春。
注:曈,指太阳初升;昶,指白天时间长。

雪花飞·辛丑腊八
作者:洪祎聪
清枕眠书醉后,香粥煮梦人间。寒雾遮天凛冽,神佑福全。
闲话农家乐,欣期美事连。将备联熏万象,虎送牛年。
腊八
作者:独立寒秋
腊八万户尽食粥,今古粮杂有劣优。
故事传俗皆警世,人生百味釜中求。
七绝.腊八粥
作者:邓万斌
五谷杂粮熬肉粥,美餐吃饱不忧愁。
古传习俗居家过,岁首新年早预畴。

腊八
作者:闪东升
腊八辣米饭,
辣得小孩都喜欢。
一年到头不见肉,
腊八粥带点腥膻。
腊八辣米饭,
喝罢一头汗。
平时大米难得见,
红芋肚子常反酸。
腊八辣米饭,
今日不稀罕。
每天吃的像过年,
腊八有谁巴巴盼?
腊八辣米饭,
心里的纪念。
多少日子熬粥内,
咂摸苦辣酸甜咸——
放下碗,一声叹!

腊八闲吟(中华通韵)
作者:魏梅侠
往年腊日庙施粥,今岁长安垒九愁。
凛冽寒风催野草,漏光冬日斩魔头。
三壶芳酒佳肴品,一碗香粥美味留。
仙鹤随云千里外,莫伤白发不心惆。
腊八节朔源
作者:长白居士
传承民俗上千年,佛祖释迦道成仙。
粥味清香滋鼻口,蒜情辛辣润心田。
献糜牧女开茅塞,鸿法寺僧度洪川。
舍得方能明大义,祈求腊八善良传!

腊八
文:刘玉梅
一.
明日腊八三九寒,杂粮炖煮味甘甜。
腊八香,腊八粘,吃了腊八好过年。
二.
五谷杂粮乱搅和,各种豆类煮一锅。
腊八粥香大枣甜,香味四溢乐无边。
三.
吃了腊八疫情散,可口香甜营养全。
平安度过疫魔关,高歌凯旋捷报传。

腊八吟
作者:杨烈焰
寒冬腊月待新春,腊八香粥弥乾坤。
疫战烟云宣世界,齐心合力过仲冬。
冰天雪地东风劲,五谷香粥暖人心。
华厦高歌迎冬奥,冲锋号角彻颠峯。
腊八节望长安
作者:杨烈焰
村寨防疫严把关,千家万户望长安。
腊八思亲亲亦待,香粥热肠祈亲安。
千秋雄武长安城,愈战愈勇乃本真。
秦人风骨铮亮赤,威碧雁塔魂魄灯。
八方助力援古都,英雄舍身挺池城。
毒疫逃窜慌无路,西安决战一定赢。

腊八迎春
作者:兴旺
推开腊八的门
梅放万里红
一场无言告白的雪
已远走他乡
春来早,已在前方猎猎
脱去木棉袈裟
解封冬的桎梏
敞怀新的红尘
恣情在杨柳春风
共鸣,内心处已有你的呼声
曾与我互动的生命
此刻,人间起舞,山水共欢
走进腊八
一起迎春

腊八粥
作者:柔和
传统习俗不能丢,早起就熬腊八粥。
五谷杂粮香喷喷,喝到嘴里暖心头。
腊八粥
作者:柔和
细熬慢煮暖心粥,香气飘飘汤汁收。
欢迎亲邻来做客,民俗彰显壮志酬。

今日腊八
作者:柔和
今日腊八
冻掉下巴
流传久远
不再可怕
曾经历史
物资匮乏
衣着单薄
食不果腹
眼泪哗啦啦
如今腊巴粥
样式繁多
就着自己腌制的
咸菜疙瘩
还有瓶坛醋罐
密封辣椒酱
酵发
辣冒汗
脸红气佳
棉衣鞋帽保暖
迈着健硕步伐
笑坏一群
大妈
跟着你走
还会把你夸
小姑娘小伙子
顶呱呱
盛世年华
都是福娃

五言七言诗:
腊八粥十言…
作者:倪宪培
时进腊八天,
喝粥祝福亲畅然;
一碗粥心欢,
烦恼从今不再见;
二碗粥有钱,
勤俭至富笑开颜;
三碗粥平安,
东西南北任意转;
四碗粥康健,
身体健康寿百年;
五碗粥升迁,
加薪升职不缺钱;
六碗粥情牵,
到处都有好人缘;
七碗粥爱恋,
有情白头情更甜;
八碗粥福全,
阖家欢乐家团圆;
九碗粥意满,
心想事成有钱赚;
十碗粥温暖,
儿女孝赡遂心愿。
倪宪培>

七言诗:看宗亲
倪宪培十言腊
八粥好:诗论…
作者:倪守华
腊八节日说佛爷,羊奶煮粥命续接。
修行途中多磨难,放羊女子帮渡劫。
民俗文化有源头,日子不可糊涂过。
清明纪念介子推,端午防毒插艾叶;
爱国主义推屈原,包粽赛舟赋情烈。
忠君爱民慈悲者,被人封神不朽灭。
编辑:上善若水開甯
日期:2022年元月10日

本期编辑简介:刘开宁,女,汉族,工作于宁夏石化公司。现任宁夏楹联学会副会长、会长助理、副秘书长、研究院副院长,银川楹联家学会会长助理,宁夏楹联学会理事。书画作品曾在自治区、宁夏石化系统多次获得奖项。在自治区等各系统组织的征联活动中曾获得过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在都市头条中,“母女同行”栏目上发表期刊17期,书法作品100余幅。“陪伴女儿成长”栏目发表书联日刊数十期。其他诗词作品数百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