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念同爹娘一起喝的腊八粥
王新卫
今年的腊八似乎来的早了些,许是一直都没有下雪的缘故,觉得冬天还没开始的样子,大脑里一点腊八的概念也没有。
在我们老家,腊八节的主旋律就是为庆祝农业丰收,敬献农神,祈求保佑来年风调雨顺,腊月初八这天,用八种粮食熬制成香浓的粥,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一边回味一年的辛劳,一边筹划新年的到来。

家乡有句顺口溜:腊八腊八,师傅回家(师傅是指老师)。记得小时候,一进腊月,我们五姐弟就天天数着手指,盼着腊八快些到来,更是盼着师傅妈妈早些放假。那一天,爸妈会放下忙碌的工作回到家里,爸爸还会带回甜甜的红枣、香香的糯米,妈妈把早已准备好的各种粮食:玉米、地瓜、麦粒、红豆、黄豆、花生,一起放在锅里,先用大火烧开,再用小火慢慢炖,不一会儿,香香甜甜的味道随着袅袅的蒸汽,就氤氲在屋里的每个角落,暖暖的,柔柔的……爸爸在一边喊着集合的口令,把四处乱窜的我们聚拢在饭桌边,给我们讲腊八节的来历,先讲朱元璋给财主放牛:说腊月初八这天,朱元璋放牛回来的时候,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了下去,牛腿跌断了。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我听得最认真,举手问爸爸“他哪来的锅?”爸爸说我打岔!继续讲: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时常怀念那种粥的味道,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起名叫腊八粥。接着又讲:古时候有个极懒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知道了知道了都讲了无数次了,要勤劳节俭!我们一边打断爸爸的故事一边迫不及待地捧着饭碗,妈妈看着我们小馋猫的样子,笑得眼泪都流出来……

等锅里的热气慢慢减少了,妈妈会像弹琴一样弹几下锅盖,然后猛地掀开来,那是怎样的甜香啊!丝丝柔柔软软暖暖!我们像一群小燕子,欢闹着举着碗,忽的一下围着妈妈,碗碰的叮当响,妈妈又气又笑,让爸爸喊口令,我们就乖乖地回到个人的座位上了。
妈妈先盛上一碗,恭敬地放在厅堂的桌子上,敬天地敬祖先,然后拿过早就准备好的陶泥罐子,先把稠稠的粥装进去,再用包袱兜起来系上结实的扣子,让我和大姐用竹竿抬着,先给三奶奶四奶奶五奶奶送过去,再给住在前街那对失明的老人一些,还有五保户奶奶和“神”奶奶一些,妈妈说,腊八分粥自古就有,同食一锅粥,上天会保佑,五谷丰登,年年好收成……
当我和大姐“飞”回来的时候,妈妈心疼地把我们拉进怀里,再把脸贴在我们冰凉的小脸上,妈妈的脸,好暖好暖啊!然后妈妈再把我们冻的通红的小手含在嘴里……弟弟妹妹们早就等不及了,嚷嚷着跺着脚,爸爸一声令下,开吃,我们像“饿极了的小猪仔”一样,稀里呼噜,冷冷的天,吃得浑身都冒着热气。淘气的小弟总是嚷嚷着让妈妈给他多盛几个枣,我们四个姐姐都立马在自己的碗里翻找,一点不吝啬的给小弟,妈妈一边给我们盛粥一边笑着亲亲地看着我们,总也看不够的样子,不时叮嘱我们,慢慢吃,别烫着了,烫坏了嗓子不用唱歌了!爸爸就配合妈妈,拿起我们的粥用勺子一边慢慢翻动一边用嘴吹热气,爸爸好看的连鬓胡子上蒙了热气越发黑亮,我淘气地说,我不要爸爸吹,爸爸胡子掉碗里了!妈妈马上接过去,自己猛地吃一口,说,爸爸吹过的更香了呢!你看,还有了口琴的声音!一会让爸爸吹口琴我们听好不好?

妈妈的声音,真好听,爸爸的胡子真好看…爸爸妈妈的笑比粥浓比蜜甜……
今天一大早,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把莲子,花生、红枣、黄豆、糯米、小米、燕麦、南瓜,放在电饭煲里,炖了一个多小时,盛出来,用力嗅嗅,再也找不到从前香甜的味儿,自己呆呆地看着……一切仿佛就在眼前,想着爹娘的笑,想着爹娘的暖,想着粥的香甜,眼泪悄然而下……再也找不到了...再也找不到了.....
轻轻盛上两碗,多多挑了红枣和莲子,躬身放在桌子上,放上勺子筷子…父亲,母亲,天堂里也有腊八粥吗?您还没喝过女儿做的腊八粥,您回来喝一碗,您回来喝一碗,暖暖吧……

作者简介
王新卫,字幽兰,号空谷居士,青青草系少时拙作用名。
青岛诗词学会会员,六汪镇文学艺术联合会副秘书长,青西新区诗词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十佳子衿诗社会员。
生在北京,长在黄岛,惟喜看山看水读书煮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只愿以敬畏感恩之心匍匐在圣洁的文字里,让文字传递真诚善良美好,让文字陪伴沉静优雅到老。
诗观“笔拙懒描天外句,心清常拾土中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