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逢腊八,母亲总会起来很早去煮粥。父亲头一天晚上就把该泡的红豆,黄豆,黑豆,花生米,大枣、大米、粳米、糯米、八样都泡上了。母亲把那一样样又淘了洗,再分别下锅。
最早是风箱,先是麦荚草引火的烟味会淡淡地飘到房间,父亲坐在那里一下一下的拉,听小铁煤铲一铲铲地往里添煤,半小时以后都会有香味弥漫出来,一般都是四、五十分钟的时间,黏黏稠稠的八宝粥就煮好了。
粥快做好的时候,母亲都会喊我们起床。我们的鼻子可尖了,都会像小猴子一样听到那一嗓子,早就按耐不住蠢蠢欲动的味觉,看谁比谁起得快,挤着去洗手,匆匆擦一把脸。就都围到餐桌上去了。

那时候就是腌制的雪里红拌着黄豆或者是红萝卜做为配菜,一人一碗八宝粥,颜色就充斥了人的视觉,嗅觉早都被香味俘虏了。当你用筷子往嘴里送的时候。忍不住的黏黏糊糊就陶醉了你。
我最喜欢的里面被煮的白白胖胖的花生米,细细的嚼好香好香。再下来就是那黑红皮的大红枣,鼻子轻轻一碰就会掉,里边的肉甜啊,里面剩的小核也是利的,核上沾的肉都可以被你吮得干干净净。
那一天的碗是特别地好洗,每个孩子都会用菜叶子把那个黏黏的稀饭吃得一点不剩。因为我们都期待着中午的筋糕,母亲要把它们在炉子上蒸闷很久,那里面的枣和花生米又是一个美味,更香、更好吃。

母亲去世五年以后,我有幸进入佛门,才知晓在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太子悉达多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号释迦牟尼。“腊八节”即是纪念佛陀成道日,又称“法宝节”、“佛成道节”等。喝腊八粥是每年腊月初八最重要的习俗,本是传自佛国天竺。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云游四海时,因饥饿和劳累昏倒在野外,被一放牧女童发现,女童急忙跑回家寻找食物。可她家境贫寒,缺衣少食。自己家种的杂粮都快吃光了,只剩下很少的几粒米。慷慨大方的女童将每个粮袋子底下所剩无几的粮食都倒出来,加上一些自家种的果仁,用清泉水煮了一大碗粥,端到佛祖面前,一口一口喂他。
释迦牟尼吃了香喷喷的粥后,很快苏醒过来,坐在菩提树下静思,终于在腊月初八这天悟道成佛。之后,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腊月初八煮粥供佛。然后再分给穷人食用。后来,腊八节成为民间的一种习俗。

一晃母亲离开我们整整二十年了,自那以后的腊八节,再也没有那一缕炊烟袅袅升起,再也没有那一碗色香味美、香甜糯软的腊八粥和一碗热气腾腾的筋糕在等我。
今天又是腊八节,现在物质极大丰富,早已超过了当年紧紧巴巴的八样东西,远远不止八样食材了,可我却再喝不出当年的香甜滋味,我弄丢了那种幸福——妈妈做饭的味道。
楚丰华
2022.1.10
9:15
作者楚丰华原名楚凤琴.祖籍河南许昌人士,67年出生于铜川焦坪,大学学历,供职于市铝箔厂,现已退休居住在老区。作者自幼喜欢耕读于文字,曾有文稿在多家报刊、网络平台发表。希望在更多的文苑结识更多的文友,以便相互交流、提高,把更好的作品分享给更多的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