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及其他
唐建武(甘肃合水)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腊八节了,大概是因为在每年的腊月初八,即农历或夏历的十二月初八,所以才叫腊八节了吧。腊八节的来历我不大清楚,隐约记得是佛教节日,是佛陀成道之日,传入民间,就世俗化了,中国人好吃,节俗仅剩下吃了,什么腊八面、腊八蒜、腊八粥之类,估计少不了叫腊八肉之类的东西,因为是这一天吃的,所以普通东西就改了名吧,就像王二狗一下子就改名叫王局长了一样。
这里面最主要的吃食怕就是这腊八粥了吧,据说用八种米谷,其实不止八种,可能不止米谷,还有豆类、花生、枸杞、杏仁、百合、红枣、面疙瘩等,混煮在一起,用大火煮,用文火熬,直到米已成粥,方可。如若感觉不够味,可以加点红糖或白糖,够味。这应该是老人和小孩的好饭食。估计原来只有八种食材熬煮,后来食材多了,所以就叫八宝粥了,"八"在古代汉语以及现代汉语某些场域意为多,类似还有三、十、十二、百、千、万等数字,都有"多"的意思。
既然是小孩和老人爱吃,那当然是他们最盼望的节日之一,可以解解馋、打打牙祭了。于是乎民间有俗谚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既然说到了过年,我想到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几乎每月都有,而正月巨多,初一是春节。初七是人日节,也叫人七。十五是元宵节。陇东二十三还有療疳节。西峰区二十还有正月二十节。到了二月有龙抬头节,又叫春龙节,这里盛行理发。三月三可以叫细擀面节或风筝节,甚至可以叫踏青节。四月似乎没有节日,不过我隐约记得有个四月初八节,又叫浴佛节,是不是佛陀的生日也未可知,如果是,西方有圣诞节,我中华有佛诞节也挺好。五月初五当然是端午节,后世多以为纪念屈子,其实早于这个。六月六可以叫晒丝绸节。七月七,既是七夕节,也是乞巧节。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七月半,又叫鬼节,是祭祀祖先的日子。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叫团圆节,坡仙有《中秋词》名世,这里吃月饼。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又叫老人节,有登高、身插茱萸等节俗。十月初一是送寒衣,又叫寒衣节,是给已故亲人烧纸衣送寒衣的日子。十月十五是下元节。至此"三元节"都有了,上元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元是七月十五鬼节,下元是十月十五下元节。"三元"只有上元热闹,大过。其他二元似乎都与祀祖有关,北方已经很少有人记起了。十一月又叫冬月,有冬至节,上坟烧纸之类,以行慎终追远之圣训。十二月又叫腊月,有腊八节、腊月二十三、大年三十(除夕),一年的中国节日至此完。
写到这里,想到母亲讲的一个故事,不免心酸伤悲。传说某年腊八节,我太太和她婆婆在地下做腊八粥,太爷在炕上躺着睡觉,她们捏的面疙瘩叫雀头。结果太太还是一个小孩子,一边捏,一边左一个雀头、右一个雀头地叫,以示好玩。她婆婆说,别叫了,这是先祖的小名。可她一会儿就忘了,又叫。炕上的人听了暴怒,棒揍了太太一顿。这个腊八节过的,谁会记得祖先的名讳呢,年深日久就忘了,可何况太太还是小孩子家家的,哪里会懂这些呢?要说唐姓先祖唐尧才是,山西太原的晋祠是唐姓的祀堂,应该各姓中最大的了。

唐建武,七零后,甘肃合水人,中学语文教师。喜好读书,业余写点文字,记录情感,记录生命历程。曾在省市报刊上发表作品。《孤寂怡人》是第一本散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