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作者:王海生
看!这张照片就是我的母亲,一位诚实善良不贪图便宜的人。这些年,生活上的压力和儿女们家庭琐碎事也让母亲老去了许多,看见她脸上的皱纹和两鬓的白发不由得让人心酸,都八十岁的人了,还为儿女的事情不停奔走在乡间的路上,您的胸怀您的眼界、您的肚量您的坚强、您的格局您的精神,让很多女性都望尘莫及,在我见过的女性当中能与您相比的真不多见!
那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母亲出生在甘肃会宁县、叶家滩一个贫穷的山村里,那时,正是中国抗日战争年代,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由于战争的缘故,各地的粮食比较紧缺,加之1942年一场大灾荒;河南大旱,又遇蝗灾,由于国民党政府救灾不力、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物价暴涨、粮食减产等原因,在1942年到1943年之间,全国爆发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饥荒,上千万人受灾,几百万人死于饥饿。据说到处都是逃荒者,因为饥饿,吃树皮,人吃人,卖儿卖女,饿殍遍野,饥民相食惨不忍睹。母亲就出生在那个年代,她们姊妹八个,母亲排行老二,她幼年丧母,都是外公把她们拉扯成人,没有吃没有穿,也是差点被饿死,吃过榆树叶子,吃过野菜,住在山上挖的窑洞里,也算是定有所居,没有外出逃荒,但是;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也没有机会读书,母亲不识字,在家和我大姨帮助外公操持全部家务,把几个小的姊妹拉扯成人。

母亲嫁到我们家,也没有享过清福,她的一生也是很坎坷的,生我们姊妹七个,三男四女,这时候全国已经解放了,战争的创伤也给国家留下了千疮百孔,到处一片废墟,国家建设百废待兴,人民生活需要改善,可当时国家没有钱,缺乏人才、缺乏技术,就借鉴了苏联的发展模式与制度,开始了大集体农业合作社,一起劳动,一起吃大锅饭挣公分,各种水利建设也同时开工,在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全国人民意气奋发,积极向上全身性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当中,母亲和父亲也是其中的一份子,每天早上七点出门上工,晚上很晚才能回来,那时候没有电,晚上回来点上一盏煤油灯,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清点我们姊妹够不够数,大的在院子里玩,小的在炕上用绳子拴着,清点完之后,母亲又开始忙碌,给我们做饭洗衣服,又是缝来又是补,等忙完这些都已经到了半夜,就这样年复一年,无怨无悔,为这个家操劳着……

这是母亲和她的重孙子照片
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说:“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这句话说得很对,你想想,从小到大,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啊。家喻户晓的冰心也经常歌颂母亲,她在《繁星•春水》里用一首小诗这样写道: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短短一首三十多个字的小诗,已经把母爱的博大无边表现出来了。母爱在下面这几个事例中得到了体现:当你不开心的时候,母亲会把笑话送给你,让你的嘴角再度微微上扬;当你难过的时候,母亲会把安慰带给你,让你把泪水抹去,愉快起来;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母亲会赐给你支持,让你继续走下去,重拾自信……所有的这些,母亲都会帮助你、陪伴你一起解决。母亲是最关心我们的。每次,我犯了错误,妈妈都会给我一巴掌,然后加上严厉地责骂,那时候我很恨她,可是转念想一想,妈妈这样对我,还不是为了我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今后不要再犯,知错就改。其实,她打我自己也会心疼,“打在儿身,痛在娘心啊!”妈妈每天都像我们的仆人一样为我们服务,从来没有埋怨过半句,可是我们还是一点也不觉察到自己的这一错误,孟子说:“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我们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爱护晚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伟大的母爱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母爱散发出来的阵阵浓浓的馨香,香气扑鼻,百“闻”不厌。
母亲您对每一个孩子都是一视同仁,没有半点私心。因为孩子是母亲身体的一部分,骨肉相连。这种血肉相连的感情是奇妙的,是最伟大的。母亲,一个多么平凡的名字啊!但每个人都可以从这平凡的名字上而感到深深的爱,是啊,母亲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何曾为母亲付出过呢?对,我们没有,而母亲却一直在为我们付出,母亲,你正如莲叶,我们好比是那脆弱、娇小的莲花,除了母亲,谁还会为我遮风挡雨呢?您的爱是无穷尽的大海;您的爱是无穷尽的大山;您的内心是装载无数小星球的大宇宙;您是是我们心中不灭的火焰。
想起了母亲,志向消沉就会化为意气风发;想起了母亲,虚度年华就会化为豪情万丈;想起了母亲,羁旅漂泊的游子就会萌发起回家的心愿;想起了母亲,彷徨无依的心灵就找到了栖息的家园! 
母亲,您经常教育我们伤天害理的事情不能做,做人要有规矩,任何时候都要低调,活的要有骨气,我的成长得于您的教化,也得于这片沟壑纵横的黄土地,您的教诲让我受益终生,我要自豪的告诉世人,这就是我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一位善良从不贪图便宜的人。我为有这样一位好母亲感到自豪而骄傲。
下面这是母亲和她的姊妹们在一起!
作者简介
笔名【帆船之都、兰特184、远瞩】号扎子原人。1971年出生于甘肃省状元县会宁。毕业于郭城镇扎子原头塬小学,放过羊、种过地、打过工、进过工厂、在山东胜利油田大明集团给一把手开过车,山东胜通集团钢帘线有有限公司、韩国比利时合资企业当过车间一线主管、做过销售、之后进驻山东半岛青岛做旅游业!
曾带着母亲用卖鸡蛋攒下的十四块钱去参军。
1990年3月12日参军入伍兰州军区第二十一集团军、步兵第63师184团列兵战士、1992年3月在63师育才学校参加部队后勤管理学习,真正的学习是从这里开始,1993年调二十一集团军、军事交通部运输基地八连任炊事班中士副班长、班长、上士军衔,1994年在基地学习汽车驾驶技术和维修技术,1995年调回63师防化连学习,1996年又回集团军训练基地转志愿兵任新八连炊事班班长、1997年4月调基地机关任司务长,同年报名参加兰州军区、甘肃省广播电视大学、中专全科学习,于2000年七月毕业,现拥有学历中专文凭!
在部队工作中;曾两次荣立三等功,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志愿兵、任机关司务长期间,第一个创办二十一集团军第一个现代化养鸡场,受到过兰州军区上级领导和集团军领导的一致好评。2002年12月从部队选择自助择业复员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