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尼之死
作者:王银灿
老尼,当然指的是老家“黄角坛庵”的老尼姑银花了,大约在一九八一年的夏季吧,刚到八十岁的她,却被一个只有十岁的孩童给气死了。真的被气死了。
应该说是大约中午时分吧,去山上干活的村人陆续地要回家吃午餐了,人群当中有一个长得白白胖胖,刚满十岁的小男孩,随着大他几岁的人去放牛或讨猪草返回来,坐在庵前两排长凳子上休息,或许是一头发已剃个精光,而白色的眉毛极为好看,被那个少不懂事的孩子发现了,他便大声地叫:“老尼姑,老尼姑,这个老尼姑。"这时老尼回过神来,便说出了:“这个小狒猴,毋爹娘告(教)当"。(于是我想到了)小孩也不是好吃的果子,嘴巴子决不饶人,骂开了:“该死的老尼姑,你才没有告(教)当呢。石头洞里崩出来的赤(畜)生。"于是,老尼蹭脚拍手的大骂开声,双方互不相让,唾沫四溅。一个是乳毛未干的小伙,一个是耄耋之年的老人,双方应了一句话“现在世界上谁怕谁"!谁都劝阻不了,接着的是孩童越骂越利害,老尼却声音沙哑了,猛地一声响,老尼口吐唾沫,仰身倒在了地上,不省人事。这时在庵内念经的善男信女跑了出来,把老尼抬进室内,已无回天之力。她被真的气死了。
此时,人们叫来了二尼姑娟和小尼姑海燕,准备处理后事,但翻遍了里外口袋衣柜,家中没有钱,一时间庵堂内乱成了一锅粥。好在有人报到村里,村里的书记村长到位商讨后续问题,派人去长征公社汇报情况,去老尼娘家人告诉缘由,唯一可放心的是老尼是天台国清寺派遣来的当家,早在二十年前,国清寺已经将一部真漆漆的、乌黑发亮的棺材放在门首一边,毋容去割“忙材"了。
由于老尼之死是孩童引起的,小我一岁的俞姓村长会同村书记等一班人召开会议,一致决定为息事宁人,不让老尼娘家人来追责打闹,要孩子的家长像征性地赔一百元钱,并叫了孩子他爸当面告知,且得到了口头的承诺。
然老尼死后的丧事是由公社徐书记一锤拍板定音办理的,除了老尼身前的一串长长的佛珠,一杆锃光常亮的金漆拐杖,及衣帽芒鞋服饰等装进棺材带走,她的坟墓开掘,丧葬费用均由公社报销,当然帮忙干活的是里四村村民。一桩民事纠纷终于得到了圆地解决,但孩子他爹的承诺直到分田到户也没有兑现。
说起老尼的生世实在让人心酸,虽我不知她因何缘由来出家做尼姑,而听父辈所传说她在解放前的日子非常不易,她与二尼姑娟相依为命,自种庄稼养活自己,还得烧香拜忓做道场念佛经做佛事,干得十分艰难。致所以为庵,身无缚鸡之力,常常遭遇到别人的欺负,还有强盗的洗劫。听大人们,单一九四九年,就遭受到强盗的多次抢劫,每一次都被抢走的不单是粮食、钱材、被褥等,此前还把娟也抢走当了押寨夫人呢。
而最惨的一次是村里的“宝庆"和尚也在庵里,强盗入门抢东西,首要的把和尚梱起来,然和尚的武功强得很,三个强盗想扭过他的手臂,打着盘坐,平方手面的和尚任凭用木柴敲打,就是固若金汤,浑然纹丝不动。于是强盗只好用绳子似裹粽子一样地把和尚连同凳子一道绑定了。才开始翻箱倒柜找东西。而强盗所不知的是庵内有一个小和尚通过雄狗洞爬出来了,跑到村内大声地呼叫:“强盗抢东西了!在庵堂里!强盗抢了!快起来去捉强盗去!"宁静的夜色中,很多的人被吵醒了,纷纷操起门前的家伙,冲向二里地外的微信庵堂。此刻已经到了凌晨,强盗抢把抢的物品装进麻袋要跑了,同时听到门外的吵闹声,赶急闪住门户,爬上屋顶,看到了黑压压的人群,便有些心寒,抓起了瓦片往人群中砸,而村民则抓起了泥巴,石头往屋顶上打,互不相让,怒骂和吵闹声不断。时间分分秒秒地过去,眼见天快亮了,无奈的强盗举起手枪,啪啪啪地响了数枪,借着夜色的掩护,跃身跳过后壁墙巷跑走了。
或许只有这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抢却没有成功。
紧接着,山乡解放了,被抢去的娟姑娘因强盗被人民政府捉了判刑,她回庵了。小尼海燕也不知什么原因也在解放之初的五十年代抱来当尼姑了。三人相互依靠,烧火取暖,分享太平。然而又不是很太平,一九五八年庵堂由下将湾人办起了养猪场和榨面厂,他们将庵后的和尚坟坟砖拆来筑猪圈,把榨面压榨出的水用来喂猪,我不知这些乱轰轰的场面,尼姑们会怎么想。于观音菩萨,十八罗汉的面前,榨机响,猪儿吼叫,又当是那一种模样?好在三年之后,猪场便停办了。
接下去的是“四清"工作队进村,一道参加的集体生产劳动,除老尼外,二尼参加劳动,小尼也得去割草打柴。我们处于同一生产小队三队。可过不了多久,“文革"来了,一切的佛事被取消,造反派到座堂将佛像砸了,两边的十八罗汉被年纪幼小的学生们在项颈或其它什么地方扎上绳子拉着在石板路上摔打成不成模样,而大人们则将那口重八百斤的佛钟抬到村里的大枫树下,挥舞着十八绑锤子砸碎了,听说作为生铁价卖给了收购站,卖了九十四元钱。庵内最后的一尊铜菩萨则是在久后发现的,那一天庵里的一只猫由一只狗追赶着躲进了下水道里,狗汪汪汪地叫过不停,狗主人入内一看,发现猫身边有一闪闪发亮的东西,进去抓起来一看,厚来是尼姑藏起来的一尊铜佛像,于是便在村内传得飞飞扬扬了。
至于后来的办窑厂,烧砖微瓦,我在昨天的文中叙述过了,不提。
八十年代初,二尼娟因那个强盗刑满释放回家了,她还俗去继续做他的“押寨夫人"去了。空荡荡的庵内由村办了个养牛场,把全村的大小牛约二十多头关在那里,又派早年的“独介佬",窑厂厂长毛瞎子去管理牛场,而步入靓女的海燕出落得楚楚动人,该到待嫁之年了,孤老寡女相遇,寂寞难耐的春夜,听他人学舌,彼此有了一腿之“颜遇“。在当年村内人认为此"风流"之事属于不正之风,败坏了乡村习俗,于是有人要毛瞎子写《蝴蝶榜》粘贴在村里最最热闹的场所,大枫树脚。所谓的《蝴蝶榜》,按当地数千年的习俗,即乡规民约,是一种不成文,但约定所成的文榜样式。其主要针对的是男女“风流"之事,一般由男方所写,其内容是我:在某月某日与某人在某地某处,因什么之原因,发生了什么关系,几地几处且几回,现知错即改,希村人愿谅放过,让重新做人。其下有年月日,但不具名。且此榜不但要在村内张贴,还要在泗洲堂或大路边贴上。我思想,村人毛瞎子所贴的是最后一张《蝴蝶榜》了吧!因为小尼姑海燕接着不久便远嫁它乡了。
牛场散了,早年的庵堂房屋因经年失修,屋顶渗漏倒塌了,这座由宋明所造,清代重建,石碑上刻下有一百七十多年历史的,曾称作《善庆庵》的庵堂(现更名善庆寺),直到二零一六年后才被修复,且举行了隆重的开光仪式,并具记入了《新昌寺庙志》。
元月九日晚上于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