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走进北京》之漫步长安街(8)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漫步长安街之八
今天我们先说一说长安街一侧的中山公园。
说到中山公园,许多人都知道这里曾是明清时的社稷坛,又是古都北京历史上的第一座公园,原称中央公园。据有关资料介绍,这里是在我国近现代名人、时任北洋政府内务总长兼北京市政督办朱启钤的创意和主持下,将荒废的明清社稷坛辟为公园的。
这个社稷坛原为辽、金时的兴国寺,到了元代时又改名万寿兴国寺。明成祖朱棣兴建北京宫殿时,按照"左祖右社"的制度,改建为社稷坛,这里曾是明清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
时间到了民国时期,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于1918年,这里正式改名为中山公园。

长安街
我们再聊聊太庙。太庙位于天安门城楼东侧,关于这座太庙,有关资料显示,它原是明清两代皇家的祖庙。据史料记载,太庙始建于1420年,也就是明朝永乐十八年,1544年,即嘉靖二十三年进行改建。此后于清朝顺治八年、乾隆四年屡次修葺与扩建。太庙的总面积约为13.9万平方米,太庙的主体建筑为三大殿,大殿对面是大戟门。前殿是三大殿中的主殿,这里曾是皇帝举行大祀之处。
关于太庙的情况作为笔者的我确实是知之甚少,故在这里也只能简而言之了。下面这段文字,均由记录相关资料整理而来。
据了解,在明朝时太庙归内府神宫,清朝时归太常寺。明清两代每逢新皇帝登基,或有亲政、大婚、上尊号、徽号、万寿、册立、凯旋、献俘,奉安梓官,每年四孟及岁暮大袷等等,均需告祭太庙。
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于1926年将其命名为和平公园,并对公众开放,两年后归内政部。
时间到了1932年,也就是民国21年的时候,这里改为故宫博物院分院,次年8月的时候对外开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毛泽东主席的同意,周恩来总理将太庙划拨给了当时的北京市总工会,太庙从此成为了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这里我必须坦率地说,关于太庙的这段历史,我还是在近一年多来才开始知晓的。
我们再来说一说长安街上的东单和西单。
何为东单和西单呢?有关资料告诉我们,东单和西单是原东单牌楼和西单牌楼的简称。西单在历史上曾存在过多处著名的文化场所和大型寺庙。另外,据介绍现在的北京图书大厦与民航大楼一带,即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即双塔庆寿寺的原址。
说到北京图书大厦,我在北漂的日子里,还是经常前往光顾的,不过这一课题我们今天暂不展开说了,后续也会涉及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