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走进北京》之漫步长安街(7)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漫步长安街之七
今天,我们侧重关注一下北京长安街的两侧。
北京长安街的两侧有着许多重要的商业区,据有关资料显示,诸如CBD、东单、王府井、西单、金融街等。中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等也在长安街上。 此外,、北京火车站和北京西客站也在长安街附近。
不仅如此,我们长安街上的多处名胜古建在世界上可以说都是享有盛名的。
我们知道,诸如天安门,其原名"承天门",始建于1417年,也就是明永乐十五年,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据有关史料记载,我们不妨原汁原味地记录于此:当时承天门是一座黄瓦飞檐、三层楼的五洞牌坊,朱漆金钉,光彩夺目。在五洞牌坊后延伸着一条笔直的中央御道,穿过端门,直通皇宫正门的午门。

长安街
时间到了1651年,也就是清顺治八年,改建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民"之意。在明清两代的500年间,天安门是新帝登基、皇后册封而颁诏天下的地方,是皇帝金殿传胪、招贤取士的场所,也是皇帝出征或赴太庙祭祖的必经之路。
在我国近现代史上,天安门前曾上演过彪炳中国革命史册的"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开国大典等重大历史事件。
新中国成立以后,长安街上的天安门,这座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和血汗的建筑,以其特有的巍峨与庄严,象征着一个古老文明的新生,并出现在中国的国徽上,成了伟大祖国的象征,更成为了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
我们再来说一说天安门广场。
我们也原汁原味地记录了位于长安街上的天安门广场的相关文字,天安门广场是明清时代天安门前的一个"T"形宫廷广场。当初,这个封建皇帝的宫廷广场封闭而严密,沿广场的边缘筑有红墙,红墙内侧并建有"连檐通脊"的千步廊,是封建皇帝举行盛大庆典等重要活动的场所。广场北至天安门及两侧皇城南墙,天安门前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宽敞的"横街",该街东西各有一门,即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
总之,天安门广场在全国人民的心目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众所周知,在民间,东西长安街便以此得名。宫廷广场南至明代的大明门,也就是清代改称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