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规划》深刻把握出版业发展新任务新要求,明确指导思想和“六个坚持”基本原则,展望2035年建成出版强国远景,提出“十四五”末实现六大目标,谋划九个方面重点工作,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擘画了出版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
《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附件中的《“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由图书和音像电子出版物两大部分11个子规划组成。首次遴选的规划项目共1929个,其中图书项目1753个、音像电子出版物项目176个。


首届少儿科幻星云奖获奖作品集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11月出版

为了推动少儿科幻事业的发展,由刘慈欣担任主席,作家杨鹏、张之路、王泉根担任联合主席成立少儿科幻星云奖组委会。少儿科幻星云奖的任务,是对少儿科幻进行年度检阅,凸显少儿科幻文化发展成果,推动少儿科幻文化产业振兴,激发少儿科幻人才创新活力。科幻为童年洒下诗意的阳光,对于孩子们想象力、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培养具有特殊价值。
“首届少儿科幻星云奖获奖作品集”收录由刘慈欣、杨鹏、张之路等国内科幻界一线作家评选出的首届少儿科幻星云奖获奖作品近20余部,云集了马传思、凌晨、陈茜等10余位科幻大咖的经典之作。这些小说围绕未来生活、外星文明、科技进步等不同的主题展开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描写,为孩子打开科幻世界的大门。

刘慈欣:大力发展儿童科幻文学
很高兴看到“首届少儿科幻星云奖获奖作品集”出版。
近几年,国内的科幻已经渐渐取得了各方面关注,包括媒体的关注、公众的关注、政府部门的关注,在以前确实是没有过的。我们看到国内科幻确实在呈现繁荣的状态,至少相对以前来比繁荣的现象,这是大家都承认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更深,更全面,更清醒地看到国内科幻文学整体的情况。
现在国内科幻最基础的那一部分东西其实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很欠缺。最主要的三样东西,比如作家群、受众群体、作品。
现在中国的科幻领域的作品品种有些单一。为什么这么说?曾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的科幻百分之百都是儿童文学,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科幻界力争把科幻文学从儿童文学和科普文学中挣脱出来,变成独立的,有自觉意识,真正的文学品种,这个过程还是很成功的。但是,在做完这个过程之后,就产生似乎矫枉过正的趋向。好像现在科幻界还有儿童文学和科普的恐惧症,以至于国内的儿童科幻和科普型科幻处于比较薄弱的状况。儿童科幻还好,还有一批很优秀的作家和很优秀的作品,但是数量上不行。至于科普型科幻,我们现在几乎见不到了。我希望让国内的科幻呈现更多元化的样貌,在更广阔的领域有所发展。
同时,读者的整体数量有限。除了个别作品个别现象,大部分科幻作品受众群体比较小,市场规模也比较小。
儿童科幻文学是一种受众面大、市场规模大、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文学品种,对于启迪儿童想象力,增强儿童科学素养,培养儿童爱科学的情怀有独特的作用,应该大力发展。
随着首届少儿科幻星云奖的举办,以及《首届少儿科幻星云奖获奖作品集》的出版,我相信,儿童科幻作为受体面大的科幻文学品种,在推动科幻大众化,促进中国科幻事业的进一步繁荣上,会起很好的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