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洒平岗
作者/曹随义
平岗,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城南20里。这是一个豫东平原环境优美、生机勃勃的农村。
在日本帝国主义者对我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时候,就在这个村子里发生了一场抗击日寇的激烈战斗。我军18位勇士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他们的遗骨就埋葬在这里。18位勇士中,有我妻子的父亲李天桐。
2002年10月间,靠时任西华县副县长杨春同志的帮助,我们知道到了勇士们牺牲的地方。随后,周口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曹万杰同志陪我们到了睢县。第二天,睢县县委书记及有关人员和我们去了平岗。
虽然只有20里路,走起来却觉得很远。坐在车子里,我没有留心沿途所经过的一切,只是望着眼里闪着泪花的妻子,不时地安慰她,不要过于悲伤。我知道,为了这一天,她整整盼了60多年。我非常理解她此时此刻的心情。
平岗到了,汽车驶进村委会的大院。我们下车后没有停留,跟随村主任径直去了十八勇士的坟地,在村北一所学校的操场旁边。土坟很矮,上面长满了野草,没有坟牌,没有墓碑,分不清哪座坟里埋葬的是哪位烈士。我和妻子木然的站在坟中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不停地流眼泪。村主任找来了当年埋葬18勇士遗体的韓孝远,他已83岁,无儿无女,是村里的五保户。他讲述了当年亲眼目睹的那场战斗和18勇士牺牲的壮烈情景。他说,战斗结束后,好几位烈士的遗体都被日本鬼子放的大火烧焦了。他还说,掩埋烈士的遗体时,坟里埋一块砖,写上当时能够辨认的人的名字。站在这位老人面前,听着他的讲述,就好像见到了亲人一样,我妻子紧紧的拉住他那双曾经埋葬过自己父亲遗体的手,放声大哭。妻子掏出随身带的1000元钱,给了这位老人,表达了伺奉老人的心意。老人接过钱,眼里含着涙,手一直颤抖。我和妻子一起,向韓孝远老人深深地鞠了一躬。县委书记嘱咐村委会主任,要照顾好韩孝远老人的生活,还当场向随行的县民政局负责同志讲,要把18勇士的遗骨迁葬到县烈士陵园,便于更多的人们悼念。县委书记动情地对我和妻子讲:“你们一直怀念着烈士父亲,我们应该像你们一样,继承先烈遗志,献身为人民服务的事业。请你们放心,我们一定把迁葬18勇士这件事做好。
我搀着妻子,在18座土坟中间走了一圈,告别了在场的平岗乡亲,坐上返回县城的汽车。回过头,久久的望着那18座土坟,望着平岗……。
我仿佛看到,年仅20岁的李天桐,参加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在豫东特委书记沈东平的率领下,东渡黄河,星夜兼程,奔赴睢(县)杞(县)太(康)抗日战区;我仿佛看到,沈东平等18勇士,埋伏在平岗村北公路两侧的高粱地里,痛击窜入伏击圈的日夲侵略者,刹时烟火弥漫,槍炮声震天;我仿佛看到,18勇士抢占村北楼院制高点,击毙一个又一个侵略者。日本援军赶来,将楼院包围。沈东平指挥突围,因敌众我寡未能成功。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放火将楼院焚烧,沈东平等18勇士壮烈牺牲;我还仿佛看到,平岗战斗结束的第二天,新四军游击支队副司令员吴芝圃到了平岗,集合军民数百人,为18勇士召开追悼会,会场上一片哭声……
我妻子的父亲李天桐牺牲时,妻子才刚刚出生六个月。在她20岁的时候,政府照顾她参加了工作。他先后当过电工、木工、印刷工、缝纫工。以后随我到青海柴达木,加入石油职工队伍的行列。又先后烧石灰、当泥瓦工,还连续八年烧锅炉,后在档案管理岗位上直至退休。我走上领导岗位后,她全身心照料子女,操持家务,支持我的工作。从早到晚,劳累辛苦,默默无闻。
望着平岗,望着妻子在烧锅炉时脸上留下的疤痕,我为我的妻子有一位英雄的父亲而骄傲,也为我有一位烈士的后代 、平凡而高尚的妻子而自豪。
【编者语】2002年10月,曹随义与妻子同行,来到河南睢县,在当地政府有关人员的协助下,寻找到了十八勇士战斗牺牲和埋葬的地方。当时他向在场的领导建议把这些烈士迁往睢县烈士陵园安葬,经过努力,如今烈士子女的这一夙愿已经实现,烈士的再天之灵方得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