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真的假的?这可是真事,这个唐玄奘俗家姓陈,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唐代著名佛教学者旅行家,洛州缑gou氏人(河南缑氏镇)十三岁出家,后遍访名师,精通经论。
唐太宗贞观三年,西行赴天竺求佛法,他是陈太丘的后人,也就是咱们初中课文之中(陈太丘与友期)中的那个陈太丘,玄奘一路西行所受的苦难,也不是我们普通人能够想象的,比现在的徒步西藏,新疆游,那不知道难上多少倍,玄奘大师的那一份毅力绝对值得我们敬佩,因为太过于艰难了因此产生了很多关于玄奘大师西行的故事与传说。
最后这些传说慢慢演变汇集成型,到了明代成了吴承恩撰写《西游记》的蓝本。
唐僧到达天竺之后是精研佛法,参加了无数的辩论会,把天竺老师们辩的那是纷纷吐血呀,名气实在是大的吓人。当时的天竺国王尸罗逸多也就是戒日王,勇略过人,多年是象不解鞍,东征西讨,终于统一了天竺。
但是这种统一,其实基本上就是象征性的,还是各自为政。说是盟主好像更好一点,他也知道了这位唐朝和尚就召来一见,先得问问呐!那啥你是那旮瘩的来的?来干哈来了?
唐僧就回话了,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西天取经求取佛法。
老铁那你给我说说呗!这老头啊是不是这口音我也不太清楚,但是他住在天竺国的东北,我估计应该有可能是这种东北口音。
反正新唐书是这么记载的:偿闻汝国,有圣人出世,汝能为我说明圣迹否?
哎,这是原话,玄奘此时肯定不免要吹嘘一下自己强大的祖国,把个戒日王听的那是神往无比呀,当即表示要东去面圣。
这戒日王啊也是个急性子,没等唐僧学习深造结束啊,他就马上派了一个使团远赴大唐,去拜了拜山头。
这是贞观十五年的事,而唐太宗呢一听天竺的使者,还真有点蒙,天竺?听说过但不熟啊!
你说这是来干什么来了?问问……等大臣门把情况反馈给李世民,李世民发现了几个比较有意思的情况:
一是天竺国地盘挺大,天还挺热,信佛教。跟我们不直接相邻,而是跟吐蕃相邻,现在有一个圣君在位叫戒日王。
二是天竺是通过一个叫玄奘法师的大唐和尚,了解到我们的,太宗皇帝了解到天竺使者来访的原因之后非常高兴,毕竟西域刚刚平定,多一个朋友总是好过多一个敌人嘛,
于是,马上派云骑尉梁怀璥前往天竺,建立友好关系,戒日王见到大唐使者,又了解到大唐的强盛更加高兴,赶紧再派遣使者回访大唐。
李世民一看天竺使者回访,也更加高兴,我大唐天朝大国,你敬我一尺那我必须还你十丈。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派遣朝散大夫 卫尉寺丞
李义表为正使,前融州黄水县令王玄策为副使,出访天竺。
走的是西域及中亚诸国路线,顺便了解西域风土人情,山川地貌情况,安抚民心。
到达天竺之后,又受到戒日王的热情款待,这次出国访问和考察,溜溜哒哒整了两年多,等把各国情况了解的差不多了返回长安,已经是贞观二十年了。
就在王玄策出国考察的时候,贞观十九年正月,玄奘法师从天竺回来了,一到长安把玄奘法师是真真正正的吓了一大跳,只见是罗锅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绣带飘扬。以梁国公房玄龄为首的文武百官,亲自出城来迎接大师,之后啊皇帝亲自召见,玄奘法师激动万分,这走的时候和回来的时候,这做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宴席过后,李世民又升坐偏殿召见大师,哎我听闻大师经西域到达天竺,游历多年,可否把沿途的所见所闻详细的告诉朕呢?
末学——雄鹰★铁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