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 星 补 记
——再看《血色青春修湘黔.7》引发的回忆

(一)
闲暇中再次翻看在平台上陆续刊发的文章,说到青年时期修湘黔铁路,在城步县指当通信员,去芷江送文件在街上偶遇李光照阿姨的往事,又勾起了青少年时的一些回忆。
我家与谢家是世交。家父王谋臣与光照阿姨的丈夫谢新颖是抗战时期生死之交的老战友。
我的印象中,父亲经历过战争年代的生死考验,从军多年,是那种“每临大事有静气”、情绪不轻易激动的人,即使是文革中那么艰难的岁月,也很少见他惊慌失措。
但有两次我见他急得慌了手脚。一次是奶奶去世。在奶奶弥留之际我跟着妈妈去医务室叫医生,还没有走到医务室就被匆匆赶来的爸爸叫住了,说奶奶已经走了。
当时他的神色是我从未见过的,悲伤、惊慌而又无助。
还有一次就是光照阿姨突然病得很重,(好像是得了什么“血崩症”,血流不止。那个时候我还小,也不懂。)生命垂危。我看见父亲也是一副惊慌失措的模样。
他手忙脚乱地在家里翻找着什么东西,把箱柜和抽屉里东西就往地上那么一倒,然后急急忙忙地找着,完全失去了他平日里沉稳的风格。
东西终于被父亲找到了,他抓着那块黑乎乎的东西,拔腿就冲出了屋子。
后来我才知道,那块黑乎乎的东西是一种叫“阿胶”的药物,它有活血补血和止血的作用。
那玩意儿是我爷爷从老家河北沧州带过来的。老家离山东很近,最好的阿胶就是东阿阿胶,那个时候应该没有假货。
而为光照阿姨治病的是邵阳最著名的老中医江老医生,他开的中药方子有一味不可或缺的药引子就是阿胶。
药到病除。光照阿姨很快就恢复了健康。后来很多年后也没有听说李阿姨的身体不好,现在九十多岁安居在长沙的光照阿姨听说还是精神矍铄,身体不错。
由此可见,作为中华文明瑰宝的中医药真的不是吹的,那疗效就是特别神奇,就是杠杠的!

我童年的记忆中,家里的老物件还有一块黑乎乎的东西。不过那个玩意儿不是什么好东西,是毒品,俗话叫“鸦片膏子”。
我爷爷年轻的时候,做过生意,走南闯北的沾染了一些不良的嗜好,学会了抽大烟(鸦片)。后来折腾得九死一生才把这要命的玩意儿给戒掉。
但家里还是留了像鸽子蛋那么一小块,是因为那种毒品同时也是一种特别的药品,对各种内脏的疼痛有着“药到病除”的神奇疗效。
说到江老中医,那也是堪称神医的一代名医。据说他原来是国民党军的军医,由于医术高明,还是个将官级的军医。
我的小弟晓光,出生的六十年代初的“过苦日子”时期,妈妈营养不良,也没有母乳喂他,就只好用一点面糊糊、米糊糊喂养他。
他两岁的时候,不知道得了一场什么病,连续一个月高烧不退。当时的什么好药都给他用上了都不管用,连前来会诊的医生都摇头了,年近四十才生下小弟的母亲也是每日以泪洗面。
后来还是江老中医,仔细地把脉并看过诊疗记录之后,开了一剂中药,不置可否地说,先吃这一剂看看吧。
结果,那一剂两副总共花了人民币一角五分的中药,才吃了一副,晓光的高烧就完全退下去了。各位老铁,是不是不得不佩服咱们祖国中医药的神奇呢?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