旮旯闲话一一也说流言止于知者
作者:杨忠敏
现代汉语对流言一词的注释是,没有根据的传言。这显然是不刨根不问底,那种不痛不痒的注解。
流言一词的出处,见于《尚书•金縢》,"武卫既丧,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孺子'"。这里记载,武王伐纣不久,就因病去世了,其子成王为继位。因其年幼,就由成王的叔叔周公旦辅佐。这时周公旦的小弟弟管叔、蔡叔等发难,散布谣言说:周公旦有篡逆野心。周公旦为避嫌,率军东征年余。这时成为开启金縢看到周公旦在他老爸病危时的祷告辞,始见周公旦一片衷心。遂召其回朝,成就了一代理政治国的辉煌历史,史称成康之治。这段周初立国的历史,因流言蜚语而引发的内战内乱也曾有年。在周公旦这个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的强力干预下,才使国政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开创了周朝近八百年历史上一个巅峰时期。
可见流言的本质,是肮脏灵魂发出的卑鄙声音。权贵流言,往往是嫉能妒贤,罗织罪名,诽谤诋毁,谋害忠良,而图高位;奸人流言,往往是自渡金身,谎报政绩,清洗孽债,以得人心;小人流言,往往是贪图小利,先声夺人,无中生有,夺取蝇头小利;恶人流言,往往血口喷人,虚张声势,以图嫁祸与人;痞子流言,往往置人于不义,泄私愤与公众,图痛快与好人,求一时之上风……流言上至宫廷天阙,时在人间市野,还在地宫阎罗,只要有人性流淌的地方,就难免流言蜚语落尘起雾。
人智初萌,就有了流言污人陷人害人的记载。诗经里《国风•郑风•杨之水》有: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舍旃舍旃,苟亦无然。可见那个单纯得不能再单纯的时代,就有了讲假话的人。《国风•郑风•将仲子》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由此可见,流言伤人之深,当时就有人发出:人言可畏的哀叹。
社会发展的总趋是伪不掩真,恶不胜善,丑不及美。至了春秋这人文昌盛的时代,许多圣者贤者智者,就敢于正面回怼流言蜚语。《荀子•大略》里有言: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必定有良知有智慧的人多于流言布散的人。
其实, 流言及耳,问一句谁说的?又问一句说些什么?再问一句根据任在?一切流言都会大白于天下。在一个文明理智的社会里,流言是没有市场的。
作者简介
杨忠敏,1950年出生,共和国的同龄人,经历过时代的风风雨雨。就个人来讲,沐浴着共和国的阳光,走过人生一段又一段里程。
军营里,最爱闻靶场上射击时飘出的硝烟味。最终,有幸走上血与火的战场。虽无前辈的艰苦卓绝,也不及先烈血沃中华,算是尽到一份固疆守土的责任。为祖国平安,站哨几十载,算是个合格老兵。
有幸在垂暮之年,生活在风清月朗,政通人和的好时代,常与战友们切磋互励,网上闲聊,真是人生之大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