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昂 昂 溪 记 游》
作者:于家荣
我有个习惯,每到哪个城市,除对此地的景区观赏之外,还出于好奇,善于对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进行探究,在齐齐哈尔儿子家期间,我感到昂昂溪还是值得一去的,因为我知道,昂昂溪具有丰厚的历文化底蕴,早在7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块水草丰美的土地上渔猎为生,创造出了堪与黄河文明相比肩的北方草原文化的代表——昂昂溪文化。在近现代,这里又诞生了齐齐哈尔市第一个党支部和第一个团支部。更令我们引以为荣的是,民族英雄马占山于1931年在这里打响了抗战第一枪,向世人宣示了这块土地的英勇和不屈!
昂昂溪位于齐齐哈尔市境南端,北距中心区23公里。东邻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南与泰来县毗连,西与富拉尔基区接壤,北抵龙沙区。这一天,我终于去了昂昂溪。
在昂昂溪下火车,出了站,迎面看见一个铁栅栏围着的大院,一扇大铁门上面焊着凸起的金色大字“苏军烈士陵园”。
我走进了这个“苏军烈士陵园”,在一个黄色的房子里,有三名工作人员,他们见我怀着好奇怀着探索又是第一次到昂昂溪,就比较细致而热情地和我攀谈起来……
他们介绍说:这个烈士陵园是为了纪念和缅怀1945年8月在中国光荣牺牲的前苏联红军官兵而修建的,陵园南北长122米,宽60米,占地7320平方米。陵园主要由一座苏军烈士纪念塔和16座烈士墓组成。共安葬苏军烈士126名。
我通过查看,见苏军烈士纪念塔坐落在陵园东部居中,塔高8米,塔顶端矗立一个头戴钢盔,身背冲锋枪,高举军旗英勇前进的苏军战士塑像。塔基有5级石阶,基座四周为苏联红军解放东北战斗浮雕。塔身东西两面,分别雕塑苏联国徽,镶嵌俄中两国文字碑文“为从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解放东北的苏军死难英雄永垂不朽!”
陵园布满苍松翠柏,庄严肃穆。
这三个工作人员,你一言我一语,给我讲述了一段艰苦卓绝的故事:
1945年8月18日,苏联红军第36集团军完成对齐齐哈尔、昂昂溪、榆树屯地域日军的分割包围;击毙了日军顾问和教官,迫使驻榆树屯的伪军炮兵团哗变,向苏联红军投诚。8月22日,集团军左翼在攻占北镇、北安后,到达齐齐哈尔。至此,苏联红军全歼了驻守在齐齐哈尔及周围地区的日本侵略军,齐齐哈尔得以胜利光复。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但残留在齐齐哈尔附近的部分日军,仍负隅顽抗,残忍的屠杀平民。一天,流窜的几名日本鬼子到三家子村讨饭,将两支大枪、三百发子弹卖给村民。钱到手后,拒绝交出子弹,引发冲突。这几个日本鬼子,后来逃到乌兰浩特,搬来三四百名全副武装的日本兵前来报复。阴历八月十九日傍晚,日军突然包围了三家子屯,见人就杀。然后于当夜,日本鬼子用刺刀将两个村子160多口人,几乎全部杀光。
拂晓,闻讯赶来的苏联红军,立即投入了剿灭这股日军的激烈战斗。时近中午,大兴、富拉尔基、龙江的苏联红军,在危急时刻前来增援,三面包抄一举歼灭了这股日军。
在这次围歼日寇的战斗中,苏联红军126人壮烈牺牲。这些官兵在昂昂溪遭反动武装伏击,长眠在了中国大地上。1949年8月15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持修建的苏军烈士纪念塔落成。
告别了三位工作人员,出了“苏军烈士陵园”北门,我看已经十二点多了,找了个小馆子,简单吃了点儿饭,就打车向博物馆驶去……
此时博物馆的参观者仅我一人。
博物馆"北方渔猎文明的摇篮"展览分为A、B两厅,面积600多平方米,展出文物1000多件。展览主要介绍了嫩江流域渔猎文明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渔猎经济在早期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昂昂溪文化在我国古代史研究上占有的地位。展览分为旷世考古、渔猎文明、保护研究、参与互动四个部分。展厅中间制作了环幕演示,利用先进的陈列理念和丰富的展览方法,同时借助声、光、电、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将7000年前远古先民渔樵稼墙、逐水而居的场景再现在我们面前。
展览突出了"梁思永先生与昂昂溪文化",展厅面积为150多平方米。在考古学上,我们把以梁思永先生发掘的墓葬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称之为"昂昂溪文化",是我国北方草原新石器时代渔猎文化的考古学标杆,证明嫩江流域并非亘古荒原,人民曾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为研究我国北方地区早期人类的起源、原始社会的形成及变革提供了线索和科学依据。
儿子儿媳说得对,昂昂溪没有什么风景看点。是的,你要真看风景,这里似乎没啥,但要探究它的历史,还真有品味、真有“嚼”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