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诗歌联合会《修竹留云》第2044期

森严话【民俗】十八篇(十三)
——话说“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在我国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一个温馨传统的节日,寓意平安、和谐、健康、长寿。称谓很多,有“重九节”、“登高节”、“女儿节”、“茱萸节”、“菊花节”、“敬老节”等等。
相传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到处残害百姓,一场瘟疫夺走了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点丧命。病愈后他决心为民除害。恒景四处访师寻道,最终找到法力无边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感动,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九月初九这天,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几盅菊花酒,并密授避邪用法,让他回去为民除害。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早晨,把乡亲们领到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降魔准备。午时,瘟魔出现,但它闻到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将瘟魔刺死。从此,九月初九登高的风俗便流传了下来。重阳节习俗众多,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是登高。在古代,民间就喜欢重阳登高远眺,故重阳节又被称为“登高节”。其次是赏菊。菊花是长寿之花,是人们赞美凌霜不屈的象征,赏菊活动十分受人喜爱。三是吃重阳糕。糕寓意高,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祝福。四是饮菊酒。菊是生命力的象征。在古代被看作是祛灾祈福的吉祥酒。五是插茱萸。茱萸雅号辟邪翁,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此外,双九寓意健康长寿。重阳节因此也叫做“老人节”。
注:恒景,湖北当阳人,俗性文,唐代僧人。生于公元634年,于贞观二十二年剃度,初从文纲受律学,后入玉泉寺,从天台大师智颐修习止观法门,并于寺之南创建龙兴寺。唐代中宗时,三度受诏入朝为戒师。景龙三年,师奏请归山,帝于林光宫观门道场为其设斋,李峤、道俊、玄奘等均列席。著有顺了义论、摄正法论、佛性论等。又尝于实叉难陀等,共译八十华严经。公元712年逝世,世寿七十九。
2021.12.1.整理编写

作者简介:森严,男,甘肃白银平川区人,国家机关公务员。中华诗歌联合会主席团成员,甘肃丝绸之路协会国辉书画院秘书长。一个酷爱文学艺术的业余”选手”。从业四十余年来,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业余喜欢舞文弄墨,喜欢书法摄影,其书法与摄影作品多次在行业举办的各类比赛中获奖。近两年开始学写诗歌与散文,诗作以自由体见长,很多作品被自媒体文学刊物登载,个别散文亦被地方纸质刊物刊用,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中华诗歌联合会组织机构
主席兼总编:梦如诗
首席顾问:吕兴福
特邀顾问:火凤凰(海外)
顾问:孺子牛、红雨随心、芝山石、东方武鸣、晨曦、吥咻、懂你
秘书长:蓝儿
总诗评:芝山石
古典诗词研究院院长:怕瓦落地
副总编:蓝儿、追梦天涯
主播部部长:艳阳天
南方文学社社长:蓝儿
北方文学社社长:李希勇
中原文学社社长:追梦天涯
西部文学社社长:何兰青
东部文学社社长:小小
渤海文学社社长:司汉朝
儿童文学社总社长:追梦天涯
少儿语文培训部部长:秋竹

中华诗歌联合会总编辑部
审编:梦如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