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池沟里的黑乌金
张治周口述/阴鸿生整理
洛宁县洛河南熊耳山北侧有一条沟叫小池沟,此处浓林葱葱,林木茂密。河沟里流水潺潺,到处是山花野果。尤其到鲜花盛开的季节,山花红烂漫,真是鸟语花香。
到了十月份后的农闲季节,山下的老百姓三五成群到山上去打柴。从老家住地到小池沟的岭半坡中间有个坪,坪地中有两块黑石头,看上去没多大,但重却有数百斤。这两块“黑石头”可以把木材架起来便于点燃,上山打柴的伙伴们来回在此歇息,生火烤馍、烧水,时间长了伙伴们都把此地方称为吃馍岭。多少代过去了,后人把吃馍岭的名字叫转了,由吃馍岭变为拾馍岭。
拾馍岭这两块“黑石头”年复一年,不知道烧了多少代人,偶尔也有人提出来,山下的石头烧得久了就炸裂了,拾馍岭的两块“黑石头”为啥越烧也结实?越烧越发亮?并且在阳光的照耀下还会反光?这两块“黑石头”重得很,与同等个头大小的石头相比,能比一般石头重数倍。
湖南的地质学家(因说话口语当地听不懂,故称南蛮子)为了生计,查遍全国的山山水水。他们夏不顾酷热,冬不怕严寒,到处寻宝。当来到洛宁县赵村镇小池沟,发现岭的半坡中间这两块“黑石头”,高兴得差点蹦起来,好大的两块黑乌金。真是福从天降,这可是一家人十辈子八辈子吃花不完的宝贝!寸金寸金,一寸一斤,难怪我们当地人说这两块石头特别重!湖南的地质学家因懂地质知识,认识宝具,就盗走了我们洛宁的宝藏。
由于我们文化水平有限,在地质方面知识浅薄,使本土多少宝藏外流。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在我们的地域内搞好地质勘察,开发地下资源,发展洛宁经济。

作者简介:张治周,生于1947年,汉族,初中文化程度,于省建筑学会、郑州工学院培训结业,县建筑公司土建工程师,洛宁县政府采购中心评标专家。70 年参加工作。在县建筑公司、县城建局设计室、干树金矿、县审计局等单位从事工民建专业近5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