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上所施下所效。在好的环境下熏陶,父母是树根,孩子是花果,花果长得好,需要在根上下功夫,家长的教育工作,在整个教育环节都至关重要。所以我们要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
“妈妈,我不去幼儿园”
“幼儿园里不好玩”
初入幼儿园的小朋友,哭喊着不去,连续有四五天,之后就欢欢喜喜的背着小书包上学堂。
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一起玩滑滑梯,蹦蹦床,碰碰车,一起玩耍的日子还是开心,可没过几天就咳嗽、嗓子发炎,请假了两天,好了又接着去,后来又生病了,有的家长干脆就不让孩子上了,说太小总生病,结果就在家待着了。我的宝贝还是病好了一如既往地去幼儿园,小孩子嘛,去了新环境,离开家总要适应的嘛,我们总要给他机会去适应,总不能说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吧,所以慢慢地我们就适应了,虽然隔三差五的生病请假成了常态,但也没有阻止我们去适应环境的步伐。
宝贝入园了,那一年,我开始了晨跑,每天坚持做运动,周末的时候带着宝贝一起去跑步,在幼儿园给孩子报了绘画班,跆拳道班,慢慢的小家伙的体能就上来了,生病也渐渐减少。性格也越来越开朗,学会了和小朋友相处......
作为家长,可能很多事都会大包大揽,不敢放手让孩子去尝试,怕磕了碰了,怕弄脏了衣服,怕弄脏了地板,怕摔碎了碗勺,怕把房间弄的乌烟瘴气,杂乱不堪......
弄脏了,不怕,几次三番后宝贝就熟练掌握了要领,也就不会狼狈不堪的场面。
吃饭时宝贝喜欢用手去抓,抹衣服上,玩玩具的时候喜欢仍地板上,你捡起他仍,其实都是在探索、在认知,这样的一个过程不应该被剥夺,可能我们看到脏兮兮的很不舒畅,但还是要耐得住脾气,任由它玩下,完后打扫干净即可。千万不要训斥,大一点,弄乱了,教会他去收拾整理。
大一点的宝贝喜欢玩水枪,想要擦擦地,洗洗毛巾什么的,我们就拿个盆放卫生间,让他去酣畅淋漓的玩。
我们要有意识的去培养宝贝动手能力和家庭责任感,让他去干干家务,让他帮帮忙,千万不要嫌小嫌帮倒忙而去打消人家的积极性噢!
一岁多的宝贝就可以去扔扔垃圾,搬搬小板凳,拿些轻微的小物件,他可不会嫌累,反而很开心呢......
这么小的宝贝还很孝顺呢,吃东西的时候还时不时不忘给爸爸妈妈嘴里填呢。所以我们也要刻意培养宝贝爱心分享意识呦。
小孩子喜欢绘本,喜欢听你讲故事,一个故事,一本书,都是架构孩子和父母的桥梁,每天几分钟和孩子共读,陪伴他一起嘻嘻哈哈,耐心的回答他的十万个为什么,让家里充满欢声笑语。
另外亲子相处时我们要尊重孩子,孩子也有自己的人格,他是独立的个体,不是家长的附属。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把他当做朋友一样看待。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释放孩子的天性,正确的鼓励赞扬,错的及时引导纠正。
当孩子犯错时要单独教育,不要让孩子在众人面前出丑。孩子也是要面子的。事实上,要面子的孩子,才更明事理、知对错、求上进的。
当孩子让我们当众出丑、颜面有损时,也不要当众恼怒,不要动辄打骂,而要学会给孩子台阶下,慢慢的孩子越懂道理,越会学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处理方式。
吃饭时也不要训斥。经常看到孩子吃饭时玩玩这个玩玩那个,就想说他几句,恨不得拍两巴掌,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这样?一可能是孩子不饿想吃,二可能是从小没养成好习惯,找到问题所在,纠正错误,立规矩,培养好习惯。
睡前不打骂。睡觉前孩子贪玩,我们可以给孩子讲故事,或让他听故事,或者耐心的听他讲讲学校里一天发生的事情,轻声的聊一聊,最后互相道声“晚安”。
尊重孩子,尊他所做,尊他所想,允许调皮,允许贪玩,不要专制的说No。耐心的沟通,仔细的倾听,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慢慢的我们发现身边多了个自立自强、自尊自重的好帮手小顽童。
美好的亲子时光,亲子共享,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不断修正脑海里有偏见的东西,不断的精进自己。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努力,你会越来越向上、越来越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