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忆外祖父—— 贾亚夫
作者/刘云霞
外祖父,乃小城一隅一名医。逝于古稀之年。屈指算来,离开我们已三十余年。今农历2022年1月4日(农历腊月初四),正值外祖父忌日。夜深人静,不由往事萦怀难排遣,辗转反侧不能眠。回想儿时绕膝,长大学医侍诊之情节,历历在目,故择其平生二三小事,跃然纸上,借以遥寄凭悼之哀思。
〈一〉
县城东北方向,有村曰南贾素,村中有小学,小学后一处小院,便是外祖父居住之地。院中诺大一轮碾盘,纹理斑驳。一株老槐树得两人方能合抱,根深叶茂,遮天蔽日。树荫下,一张小方桌上,摆着处方笺、圆珠笔、侍枕。旁边竹凳数只。外祖父时常坐右侧,病人坐左侧,我于小桌后边,学把脉,抄药方。来诊病人陆陆续续,外婆在一旁也不停跟来者搭讪。小院不大,满是花草。既有芍药、牡丹、君子兰之类名贵之花,也有扶桑、桑椹、连翘、金银花之属。还有石竹花(学名瞿麦)、百合、美人蕉、九月菊、吊钟、四季海棠等,数不胜数的花花草草,点缀了小院。南墙爬墙虎,枝蔓藤绕,郁郁葱葱,犹如一帘碧波蔓延而生。

〈二〉
闲暇之余,带我骑着二八式永久自行车去南桥,访好友海云。他藏有诸如犀角、羚羊角、藏红花、海龙、海马、鹿角、鹿茸等珍奇名贵药材。好友慷慨,得以大饱眼福,认识了不少贵重中药。去病家出诊乃家常便饭。北边去过曲阳、北河、玉亭、故郡、东西市庄及阳庄。往南去过青同、曹村、木村等,好多村名都记不起了。当初的日子,自行车乃主要交通工具,偶尔乘坐拖拉机、马车、三轮车,乃是病家延请的交通工具。曾至羊柴村,是一肝癌晚期患者。家属热情感激至极,悄然宰一老母鸡炖了而招待。浓浓的鸡汤香气扑鼻,饥肠辘辘,诱惑难忍!外祖父毅然拒之,携我而归,告我:病家贫困疾苦交加,鸡肉,是好吃呵,焉能咽得下!
〈三〉
出诊路经荒郊野外,遇某花某草,乃告之,此乃某药某药,能治某某疾病。行至墓地荆棘丛生之处,偶得死者头颅骨(人称天灵盖)数枚,如获至宝。慎言曰:此物能医小儿软骨病,佝偻病,还治久病重病之后颅骨内陷,等等。

外祖父精通医理脉法,擅用经方,时方。譬如三仁汤,治愈众多疑难顽疾,但辩证必属三焦湿热蕴结,气机不畅者。凡跟随学过者,无不知晓外祖父爱用天王补心丹、梅花点舌丹、六味地黄丸、藿香正气等,还有小儿七珍丹,一块多钱的袋装百片肝炎灵。只要辩证精准,施以药物,无不效如浮鼓,患者同道无不称道。
〈四〉
儿时绕膝,大了跟随外祖父侍诊学医,期间耳闻目睹,点点滴滴,尤其老人家的医德医风,待人处世,及精湛的医技深深感触着我,内心无比崇拜,特别敬重他老人家。时常告诫曰:治病救人,病人至上。不论身份高低,富贵贫贱均平等对待,对贫穷弱残者,要施以援助,乃积德修福之举也。

〈五〉
大概是1985年12月,行唐县中医院开业典礼之日,便又随外祖父侍诊于门诊二楼诊室。日诊病患数几十乃到百余人,患者盈门。侍诊把脉抄方于侧。谆谆教诲,常响耳边。常云:为医者,须知神圣工巧。神者望而知之,圣者闻而知之,工者问而知之,巧者切而知之。大医,真正医者,乃慈悲仁爱为怀,不论贫富贵贱,老少蚩尤,一视同仁。处方用药,奇偶得之。宗阴阳五行,生克承制。因人因地因时,三因制宜。人与四时,社会及自然和而为一,息息相关。常慨而叹曰:传统医学,博大精深,渊源流长,奥妙无穷。为医者须继承古训,弘扬祖国医学,更当孜孜不倦以求之,探之,以救民众之疾苦。
呜呼!寥寥数语,难寄思念之情。才浅词疏,难达胸怀之臆。而今阴阳相隔,怀念不止。适值忌日,写下此文,借此凭悼九泉之下的外祖父,并略表后辈甥女无尽的悲切怀念之情!
刘云霞写于2022年元月6日(农历腊月初四)

刘云霞,女,1965年10月出生。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中医院退休医生,副主任中医师。爱好京剧,太极拳剑和文学。

如果你需要投稿请扫二维码加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