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哭泣未必软
作者:郑治全
合诵:张全丨吴静丨隋玉梅
诵读:侯素萍丨李爱萍丨袁琼
都说:哭泣是软弱的表现。
我说:是,但未必尽然。
有的人因蒙受委屈而流泪,
有的人因畏惧艰难而哭泣。
有时是因喜极而泣,
有时是因感动而哭。
有时的眼泪並非软弱,
而是强咽回去的泪,
蕴藏着坚强勇敢,一往无前。

公元2021年的冬天,
古城西安瑞雪飘扬,秩序井然。
人们和往常一样,迈着收获的脚步,
告别辛丑辞旧岁,招手寅虎迎新年。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
肆虐世界各国两年多的
新冠肺炎病毒变异株“德尔塔”,
悄无声息闯入西安。
一瞬间妖魔四起,到处流窜;
一瞬间数百人感染,满城慌乱;
一瞬间大地失色,山河呜咽。
面对突入其来的灾难,
党中央高度重视。
国务院工作组亲临西安,
与省市党委政府共同研究,
果敢决断:
12月23日零时全市按下“暂停键”。

此时此刻,长安凝固了!
车水马龙不见;门庭若市不见;
相聚言欢不见;走亲访友不见。
“太乙”没有了往日的百鸟争林,
“八水”失去了寻常的淌流急湍。
就连辉煌千年的古寺大雁塔,
也一改人流如海的涌动,
呈现出从未有过的宁静肃然,
惟有西天取经归来的玄奘法师,
持杖伫立塔前,祈福平安!

顿时,三秦大地上,
巍巍秦岭在沉默 ,
滔滔黄河在呜咽。
沉默意味着爆发,
呜咽意味着出战。
一方有难八方援,
千军万马上“前线”。
气势恢宏,埸面壮观。

看,党政干部上“前线”,
把“人民至上”奉为宗旨,
精心组织部署,
率先真抓实干,
不分白昼,连续奋战,
把爱转化为汗水洒向人间。

看,人民警察上“前线”,
把个人安危生死置之度外,
昼夜巡逻,分兵把关,
用国旗国徽的威严,
筑起一道道守护安全的警戒线。

看,数以万计的白衣天使上“前线”,
他们大多是00后的青年。
又见三岁的女儿哭喊:
“妈妈呀带着我,我也要跟你去”,
妈妈低头与女儿含泪吻别。
又见妈妈的妈妈,
拉着孙女的小手,
抹泪挥手与女儿再见。

在“前线”日夜奋战的日子里,
这些逆向而行的天使们,
吃尽了苦,熬红了眼,
棉签是她们手中的钢枪,
筛查是她们密集的子弹,
严防死守是她们的誓言,
争分夺秒是他们的手段。
一次次一遍遍,三番五次七八遍,
誓把那罪悪的源头堵死切断。

看,无数志愿者上“前线”。
他们自找担当,以苦为甜。
他们跑前忙后,不分早晚。
他们顶风冒雪,不惧严寒。
他们事无巨细,服务周全。
维持秩序,喊哑了嗓子。
服务上门,腰累弯腿跑断,
也毫无怨言。对行动不便的老人,
他们赶忙上前,搀扶照顾,
问长问短,把一片爱心款款奉献。

看,还有许许多多身在长安的,
不在长安的,四面八方心系长安的,
没有出发的出发者,
以无名者的战斗姿态,
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
保障着水,保障着电,
保障着气,保障着炭,
保障着老百姓的柴米油盐疏菜果蓝。

叩问苍茫大地:大灾面前,
谁与咱老百姓休戚与共,血肉相连?
谁与咱受灾同胞,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我的回答是: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这种力量,只有在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才会出现。
这种力量感动山河呜咽,召唤万众呐喊:
“有我在,没有人是完全孤独的,我是你们的靠山”。“人心齐,泰山移。乌云即将过去,光明就在前面”。“2022年,中国加油!2022年,加油西安!”

作者:郑治全,男,中共党员,一生从戎,大校军衔。长期从事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管理理论工作研究。曾荣获军地各种奖励和嘉奖。一些作品和论文曾入选《中国军事文库》、《中国领导科学文库》、《中国素质教育报告》、《政工导刊》、大学《学报》等书刊。喜爱文学,闲暇时间创作的诗歌,散文等,曾见诸各类报刊和网络平台。

诵读:张全,长安诗韵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创始人,长安诗韵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主任、艺术总监、朗诵指导,省社促会诵读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诵读:吴静,来自古城西安。长安诗韵朗诵艺术团团长,中国朗诵联盟理事,碑林区作协理事,陕西女子诗社副秘书长。愿以真挚入心的情感传播主旋律。

诵读:李爱萍(问月),长安诗韵朗诵艺术团成员,喜欢拿起书本诵读时的那份痴迷与激情,更喜欢声音演绎出的那份文字灵动与美好。

诵读:隋玉梅,一名朗诵爱好者,喜欢音乐和歌唱,愿用纯净的声音,演绎美好的文字.长安诗韵朗诵艺术团成员。

诵读:侯素萍,微信名,涧边草 长安诗韵朗诵艺术团团员。热爱生活,喜欢朗读,愿在声音的世界里静听岁月花开。

诵读:袁琼,微信名金枝玉叶,西安人。长安诗韵艺术团成员,心连心合唱团成员。热爱朗读,痴迷于唯美的文学意境,喜欢陶醉在声音里,行走在字里行间,热恋着文字里的童话世界。喜爱唱歌,跳舞,不求专业,只求快乐!
混音:郭晓丨编辑:微微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