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望恩公家庭感言
作者‖乔保成
题:还在四十余年前,我刚刚到家乡所在地马集人民公社参加工作之初,工薪待遇低,家庭负担重,个人及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幸遇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安茂贵先生给予接济,使我压力顿减。
最令我难忘的是1977年春节前后的两件事。快要过年啦,别说操办其它年货,因沒小麦换面,家中连过年的白面还没有着落。得知我这一情况后,茂贵叔拿出他的粮食供应本对我说:“保成,你带我的购粮本到粮所去买吧,我本子上还有些结余,不管怎样一家人得过年。”我带着叔公的购粮本到粮所买了60斤白面,爷爷,奶奶,父母亲和我姊妹一家八口过了个年。
春天闹粮荒,茂贵叔公又让我拿他的购粮本到粮所买了百余斤好面,配地瓜干一家人渡过了荒春。
要知道,那个时候吃国粮的干部职工每月国家才供应30斤多一点的粮食,且还是七分细粮,三分粗粮。我从叔公的粮本上买走的可是他半年的供应啊!直到国家取消了购粮证和粮票,占用叔公的购粮指标我也没能给他补上。
如今,虽说此事已经过去四十多年,叔公仙逝也过了三年,每当想起叔公对我的教诲和给予的接济,总会令我感激涕零,难以忘怀。
元月四号,出于感恩的心情,约当年同窗,并在一起同在安公麾下工作多年的梁茂印兄一同到曹县拜望叔公的老夫人及其家人。好在叔公的老夫人83岁高龄,红光满面,步履稳健,行走自如,十分健康,一家人其乐融融,倒也幸福。见到我们二人之后,老人家十分高兴,老人和她的子女景辉,景志二弟,迎春妹妹非常热情,给予盛情款待,难免推杯换盏,各叙衷肠和思念之情。临返还赠送家乡特产各一宗,令我们十分感动。
正是:
隆恩四十实难忘,思念恩公挂肚肠。
如今虽已南国去,颜容永铭在心上。
君言厚德能载物,厚重待人美名扬。
积善人家有余庆,惠及后世福泽长。
2022-01-05


作者简历:乔保成,男,现年65岁。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中共党员。菏泽市诗词学会会员。退休前长期在乡镇和县直机关工作,爱好通讯报道和现代诗词写作,常有作品在媒体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