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人物传记随感录585
隋炀帝(二)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本名杨英,小字阿𡡉,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
美姿仪,少聪慧,初封雁门郡公。开皇元年(581年),册立为晋王,参与灭陈朝,阴谋夺宗。开皇二十年(600年),册立为皇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正式即位。在位期间,在前人修的众多运河基础上疏浚修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迁都洛阳。改州为郡,又改度量衡依古式;频繁发动战争,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滥用民力、穷奢极欲,引发全国范围农民起义,天下大乱,导致隋朝崩溃覆亡。
大业十四年(618年4月11日),江都兵变之后,为宇文化及叛军所弑。杨侗追谥为明皇帝,庙号世祖;唐高祖李渊追谥为炀皇帝,夏王窦建德追谥为闵皇帝,《全隋诗》录存其诗四十余首。

读《隋炀帝为何南下江都,不愿回到洛阳?他不是为了游玩》有感
作为帝王放眼长远,南下江都不为游玩。
洛阳虽为大隋都城,时逢天下动荡不安。1
面对时局早谋退路,进发固守左右逢源。2
岂知人算不如天算,死于非命凄凉悲惨。3
注:1.指各地爆发的起义军,势力最强大的为瓦岗军。
2.江都是杨广的根据地;江淮是隋朝的“钱袋子”;江南是杨广最后的希望。
3.被宇文化及勒死。

读《杨广的真实历史——文学青年杨广:史上被黑得最惨的帝王》有感
翻开历史若看杨广,尽是抹黑无一褒奖。
昏君暴君历历在目,荒淫无道骂声高扬。
其实并非完全如此,功绩不能否定遗忘。1
功过是非当应分清,辩证公允统一考量。
注:1.首先,杨广可是一个少年虎将,勇猛善战;
再者,他开凿大运河;其三,他还是推进科举制度的第一人,这是人类文明历史上,意义非凡的重大进步;还有,他怀有让人最为欣赏的:才情。他的诗,是历朝历代的皇帝,都难以望其项背的。
唐太宗李世民对杨广客观的评价: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
附杨广《春江花月夜》诗: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读《隋文帝之死:杨广调戏父皇爱妃,然后害死父皇?那是谎言》有感
历史真假实在难辨,编史之人最是关键。
倾向好恶参与其中,更有立场还有观点。
隋史自由唐人编写,抹黑炀帝那是自然。
不然怎能兴师起兵,揭竿而起将隋推翻?

作者简介:
陈宝田,笔名龙山石,男,1949年2月出生,山东肥城人,中共党员,中学教师,自幼酷爱诗词、书法,毕业于泰安师范专科学校。一生热爱文学,尤其喜欢诗歌创作,有作品见诸报端,为首届感动中国文化人物得奖主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