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P机的最后寻呼
文/超本山
寻呼机、BP机、BB机,石岩客家人的方言版本叫“Call戈机”,简称传呼机。 BP机是什么时候进入中国市场的呢?八十年代初,上海的科技发展较迅速,有了国内的第一家寻呼台,这也是传呼机刚出现的时候,谁要是有部传呼机,那是很叫人羡慕的事,能拥有一部传呼机成为当时很多人的一大心愿。身上腰间的皮带上夹起一部传呼机,那是很多年轻小伙子,很向往的一桩美事。特意,把腰间的衣服拉起,让传呼机完全外露众人的视线,显得格外自信和威水威水的……
那时,我和一位同事一起到了一家传呼机店,同事开了户并买了一台斩新的传呼机,晚上我试了一下他的传呼机,看有没有调试好,结果第二天早上上班的时候他对我说,昨晚传呼机一响,就被响声吓得从床上弹了起来,我专程跑到路边的小卖店去复机,店已关门了。所以未能回复到传呼机里的电话号码,昨晚也不知道是谁在Call。回到宿舍后久久不能平静入睡。
八十年代末,传呼机,随着科学技术的成熟和社会需求的增大,传呼机九十年代初就飞速地普及了,传呼台就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遍地开花。记得,最先的有罗湖传呼台,宝安传呼台、龙飞传呼台、润迅传呼台……传呼市场的繁荣,使各传呼台之间的竞争也一夜之间的白热化,赚钱的商机即打起服务费价格之战。当时有的传呼台服务费较高,数字机入台费100元,一年180元(每月15元);汉字中文机一年600元(每月50元)。那时候工薪阶层的工资,一般都是在每个月700元左右。
1995年开始,数字键诺基亚手机和其它品牌的手机面世。对传呼机市场的大势冲击,把传呼机各自的价格压得很低,市面上数字键手机的大量生产使用后,传呼机整个市场仅仅维持了一年的时间,就基本上全军覆灭。以下这是我的一部传呼机“Call戈机”,在最后一刻仍坚持到底,忠诚地为我服务……
2021年12月27日


作者简介:原名邓顺文,笔名超本山,70后,深圳石岩原籍居民,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诗词学会会员,深圳市长青诗社会员,九洲诗词文学社总社副秘书长,宝安区书法家协会会员,宝安区美术家协会会员,业余爱好诗,书、画、歌并积极创作,自编的小品相声作品多次在社区演出。书画作品在宝安区文联主办的比赛活动中,并多次获得奖励。现代诗歌和格律诗词作品散见于《深圳晶报》《宝安日报》《山湖石岩》《伶仃洋》《鸭绿江》《青年文学家》《知音》《诗歌月刊》等刊物上发表。出版有《诗心情怀》诗,书、画与一体文化艺术体裁的书籍。一部分作品,在诗词学会的一些专刊及网站刊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