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野文学社成立致词
岁近坛台添虎气,春回大地凤鳞游。在“元旦、元旦,旭日满天红遍”的欢庆时刻,《原野文学社》成立了!
原野文学社以“弘扬中华文化,秉承传统美德,繁荣文学艺术,汇聚精品文学,讴歌伟大时代。”为宗旨,立足于社会,为文友服务,集聚、推广文友原创文学作品为己任,面向广大文学诗词爱好者,提供展示平台,实现自我价值,使伙伴们在创作中增强自信,提高能力,在日常创作中获得快乐与心灵释放,活跃文化生活,在有生之年,陶冶性情,欢度时日。
休怨退休时令寂,舞文弄墨气昂轩。社友们,《原野文学社》因你们而蓬勃,因你们而增辉。用我们的笔端与键盘,展示我们的才华吧!

【木青文学】由来:“木青”系穆青的谐音。
穆青(1921年3月15日-2003年10月11日),男,1921年出生于河南周口,曾任新华通讯社社长、杞县籍当代著名新闻记者 。2003年10月11日凌晨3时20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穆青当过八路军。善于写长篇报告,1946年2月,调入东北日报社。3月采写了长篇报告《一部震天撼地的史诗--中国共产党与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斗争史略》。年底任《东北日报》编委兼采通部部长。熟悉农村生活,解放后,穆青又写了不少作品,如《管得宽》《一厘钱精神》《九龙江上抗天歌》《驯水记》等等。1986年,国家创办中国新闻学院,穆青兼任新闻学院院长。在繁忙的工作中,他并没有放弃写作,如新闻作品《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等,充满了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
穆青曾任新华社社长。从事新闻工作50多年,他勤学苦练,不懈进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写了多篇在我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闻佳作,为我国新闻队伍建设付出了辛勤劳动。为了纪念这位新闻战线上伟大楷模,我们【原野文学社】学习穆老的实干作风与老百姓精神,将文学社微信群名定为【木青文学】,继承先辈精神,发挥正能量,办好都市头条,守住社会主义文化阵地!
——【木青文学】社长寄语

发生在打印店的一幕
文/郑晶
电视台少儿部的马芳编辑安排我年后上节目,给小朋友讲红色故事。马上过年了,我赶着元旦前去长城西路一家打印店打印五位“七一勋章”获得者的事迹材料,店里人比较多,在等待的功夫,店老板问我打印什么?我说出几份英模的材料,他边干活边问是啥英模?我就说起了柴云振的事迹……我本来也是想简要的介绍一下,没想到,店老板和屋里的几个人听着听着就都停住了手中的活儿,一动不动的盯着我。
我一看他们都在专注的听,我也就细致的讲了下去。当我讲到“和黄继光、董存瑞同等的一级战斗英雄隐姓埋名33年的柴云振,被他开拖拉机的儿子无意中发现了报纸上登载的部队寻找柴云振的信息,他才得以被发现”时,店老板竟然流下了眼泪,其他人的眼圈也都红了,我自己也哽咽了!我看到大家都在悄悄的找纸巾试泪,随后,大家就爆发了情绪,渲泻般的呐喊:“别这才是真正的英雄!这样的人太伟大了!现在当官的有别一半也好了!”
没有启发、没有动员、没有安排、完全是自发的,完全是发自内心的真情表达,我反过来被他们几位素不相识人的动情也感动了!我一下子意识到:英雄的故事在哪儿都能打动人,在哪儿都可以宣讲,在哪儿都能起到作用,不一定非要在台上宣讲啊!同时,我也发现了“七一勋章”获得者的事迹早半年就发表了,可竟然还有好多人没听说、不知道,这不能不证明是我们的宣传工作太不到位了。作为一名老干部宣讲团成员,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此文写于2021年12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