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酒海街社区历史文化》后记
▓ 祝诚|主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镇江市正东路街道酒海街社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底蕴深厚,可圈可点,是历史文化名城镇江地域文化的一个生动缩影与典型代表。它的每一条道路街巷都有历史掌故,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各类名人涌现,这正是我们社区十分宝贵的历史文化教育资源。
为了弘扬本社区优秀的传统文化,让社区居民、青少年学子了解社区的人文历史以及近邻重要人事变迁,寻根问祖,记住“乡愁”,在镇江市、京口区、正东路街道办、市文广集团、市史志办等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我们成立了“酒海街社区历史文化工作室”,组成了《话说酒海街社区历史文化》编写组,通过实地调研了解,采集、记录“口述历史”,广泛收集相关书报资料,反复充实润改,编写出这份《话说酒海街社区历史文化》初稿。
初稿写出后,编写组组长卜美琴主任、副组长陈云华副书记,以及杨俊达同志,曾邀请地方文史专家李德柱、王礼刚、许金龙、盛木兰、徐友生等人专题座谈,各位专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与建议。会后,李德柱先生特地提供了他的两篇专题研究论文,为修订提供了许多宝贵资料。
“口述酒海历史”者、耄耋老人鲍元顺老先生(左)与祝诚主编合影。
鲍元顺老先生提供了他编辑的《镇江鲍氏先代诗集全编》。
94岁高龄的江苏大学鲍元顺老师,提供了他编纂、珍藏的《镇江鲍氏先代诗集全编》四巨册与有关石头巷“见山楼”的所见见闻。97岁高龄的离休干部李希元老先生,也提供了他所了解的社区内簸箕巷地质变迁情况。对此,我们特表示由衷的感谢!
“口述酒海历史”者、离休干部、97岁高龄的李希元老先生近照。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充实、整理出二稿与三稿,并发到相关媒体广泛征求意见,获得了许多专家与读者的热烈反应,提出了宝贵意见与建议。我们据此又改出第四稿。但事属初创,如何写好并用好社区的历史文化尚无先例,取舍或有不当,遗漏与差错在所难免,敬请各位专家学者、社区居民与热心读者继续批评指正。
《话说酒海街社区历史文化》编写组
二〇二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话说酒海街社区历史文化》编写组
组长:卜美琴 (女)
副组长:陈云华(女)
成员:祝诚(主编)、李德柱、杨俊达、王礼刚、许金龙、盛木兰(女)、徐友生、窦芳娟(女)
摄影:杨志远
祝诚主编
祝诚,江苏省镇江市人。1964年扬州师范学院中文专业本科毕业。中囯古代文学教授。曾任镇江师专副校长、镇江高专校长、江南大学太湖学院院长。曾获普通高校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评为江苏省先进教育工作者。撰有《茅山抗战胜利纪念碑碑文》《镇江宝塔山学子亭记》并勒石,编撰有《竟陵派锺惺谭元春选集》《元人镇江小令赏析》等。曾任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理事、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