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播放歌曲《我的想念你可听见》姜丽娟词曲,穆明凤演唱,酷我酷狗全民K歌QQ音乐快手抖音等全网搜索聆听下载。)
家琪和桂英的故事
作者:郝文彦
(三)
“五一”三天假期很快就过去了,桂英本以为父亲对她还会像以前那样言听计从,没成想在这个问题上,不仅态度十分严肃,几句话就把她的意见搁置起来,心情郁闷,她知道,家琪家庭困难邻居都知道,父亲不同意那可咋办呢?桂英带着郁郁寡欢的心情回到单位,一进屋,宣传委员就告诉她有两篇通讯需要今天就播出,她一看自然是家琪的稿子,那秀气的文字,华丽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情节,使得她爱不释手,更加深了对家琪的喜爱。中午休息的时候,她见到了她的好友张小玲,一古脑地把她的心思全倒了出来,最后桂英忧郁地说:“我爸要是知道了家琪的家庭情况肯定不会同意,那可咋办呀?他不同意的事,十个老牛都拉不动。”
“要我说,你也不用犯愁,关键还是在你们俩的决心是否坚定。”
“你的意思是----”
“中国有句成语叫作有志者事竟成,只要你俩坚定要好下去,谁也拦不住,婚姻自由嘛。”
“话是这么说,可我爸脾气倔,又有脑梗后遗症,家里人谁也不敢惹他生气,一生气犯病了那可就糟了,啥事都得顺着他呀。”
“要是这样那你俩就不能着急,慢慢来,软磨硬泡,你爸不是还挺惯着你的么。”不出桂英所料,没过几天,父亲就把家琪的家庭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并明确表示坚决不同意这门婚事。理由就是:“我不能眼看着我的亲闺女自己跳进火坑去遭罪受穷,而且家琪还是个临时工,说不用就不用了,啥时候能转正,能不能转正那还是两说着。”尽管桂英怎样软磨硬泡,父亲就是不同意。可母亲嘴上说不同意,心里也觉得不是滋味,女儿是妈妈贴心小棉袄,看着女儿为难的样子很是心疼。

一天晚上,家里就他们夫妻俩的时候,她对桂英父亲说:“总这样硬别下去也不是事儿呀,得想个法子呀。”
“想啥法子呀,家琪倒是个好孩子,可他家庭也太成问题了,母亲半身不遂,靠人伺候,父亲腿脚不好,瘸了吧叽,在生产队也就能赶上个半拉子,还有三个正在上学的弟弟妹妹,桂英要是嫁过去,那还不是跳进火坑,一辈子也翻不过身,她这辈子就算完了。”二人正说着,大队看房人气喘吁吁的跑来说,有长途电话在大队部,赶紧去接。原来是桂英母亲在县人事局当局长的哥哥张元来的电话,说明天休息上大湖,然后到家看看。“那正好和咱哥说说桂英的事儿,看看他有啥法子。”母亲忧郁地说。
第二天中午,吃过午饭,父亲就把桂英与家琪的事详细地说了一遍,张元仔细思考了一阵说:“要想阻止这个婚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趁他们还没有发展到密不可分开的时候,把他们分开,不经常接触了感情自然就淡了。然后再给她介绍一个比家琪更好的小伙子,不就完了?”
“那咋能分开呀?”父亲不解地说。“如果你们一定不能让桂英遭罪受穷,我倒是有个办法。”
随后,三人又合计了一阵,张元又告诉他们:“我方才说的那个小伙子哪样都好,父母亲都是实权单位的干部,要是和他们联姻,桂英的好日子可在后头呢。”说完,这才坐车返回了县城。

再说桂英这几天一直闷闷不乐,家琪十分心疼,桂英的闺密张小玲便积极给她他俩出主意:“我倒是有个好办法,保证能成。”
“那你快说呀!”桂英急不可待。“很简单,生米煮成熟饭。只要你怀上家琪的孩子,你爸妈不同意也得同意了,当初我俩就是这么办的。”张小玲神秘地介绍了自己的“经验。”
“那,那能行吗,家琪他能干嘛?”“只要你同意,家琪的工作我来做。”
(づ ●─● )づ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郝文彦,现代作家。1980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曾出版过小说、报告文学集《兰剑出鞘》,《铁血英华》上下集、长篇小说《东安地区剿匪记》,《抗联英烈谱》以及其他各类文学作品100多篇;199年加入黑龙江作家协会,现为自由撰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