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陈庄的颍川堂
文/陈传荣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渊源流长。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真是数不胜数,就连百家姓中的各姓氏都各有自己的堂号,如陈姓称为“颍川堂”,这是根据陈姓的郡望地取的堂号;又称为“德星堂”,则是根据陈姓历史典故取的堂号,究其由来,当然得从东汉陈寔一门说起(篇幅受限,此处不赘述)。
我的故乡陈庄以姓陈的人家居多,故为陈庄。若干年来,每逢清明佳节,我的故乡凡陈姓人家家家户户都纷纷来到庄上的陈氏宗祠祭拜祖先,挂在宗祠里面的墙上的家谱上面有着三个显赫的大字:“颍川堂”。

据庄上的老人口口相传:颍川是一条河,发源于河南,流入安徽,历史上陈国立国5OO余年,亡国后,陈氏后代迁至河南兰考县,即颍川河旁始祖陈轸定居后,列陈氏堂号为颍川堂,寓意为后裔象大川河水一样,川流不息,繁衍昌盛。
据有关史料记载:颍川堂有子孙后代流落到苏州。始祖九思公,配赵氏生三子,至苏州阊门迁至高邮北乡周家巷南,安居乐业,繁衍后代,后将居住地取名陈家庄。这也许就是我故乡陈庄的起源。
史上还有一个叫陈乔的人(当然,他也属颍川堂的后代),连锅一担挑来到了陈庄,后来在本地发展得很有声望,就把陈庄北至双桥、南到查甸的地界定名为陈乔乡。
原先里下河地区,我的故乡陈庄所在的乡一直是叫陈乔乡。陈乔乡包括了很多的村落,其中有个村落叫周巷。解放后不久,根据江苏省委的一个领导人的建议(周巷是这个领导的故乡),将陈乔乡改名为周巷乡。

过去的陈庄十分繁荣富强,特别是茜来庵十分引人注目,茜来庵的老和尚三成大师,是里下河一带有名的人物,吹拉弹唱样样精通,非常出彩。茜来庵的西边是陈氏宗祠,新中国成立以后,每到清明节祠堂里都放上几十张大桌子,人们排着队来祭拜祖先。
文革期间,茜来庵被拆。文革结束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党支部书记陈忠的直接指挥下,茜来庵的原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建成了村民们唱歌、健身、休闲的娱乐场所。还建成了六角凉亭停车场和曲线长亭跳舞广场等。周边楼房林立,花木芳芬,具有300多年长寿的黄芽树迎风展望。到处都呈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时代的崭新气象。
我们无不坚信,走在实现共同富裕大道上的陈庄(颍川堂)的儿女们,明天的生活将更幸福、更美好、更吉祥!

【作者简介】
陈传荣,江苏省高邮市人,农民工。虽早已年过花甲,但酷爱文学创作的劲头愈发旺盛。打工之余,常常写一些有关乡村、乡情、乡愁类诗文,已有多篇(首)文学作品见诸报端或网刊。相信自己的文字是源于内心深处对人生对生活的真情流露,是对家乡无比热爱的真情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