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可谓世界文学的标杆之作,必然要走向全世界,必然要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广泛的“红学热”!我们努力作为,就是要把《红楼梦》推向全世界!通过诗解红楼,感受其博大精深,领略其审美愉悦,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与文化品格。本系列红诗,诗人积四十年之所学,诗化红楼,画龙点睛,升华意境。我们精心制作,弘扬古典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七十一回
和《临江仙》
别去春光梦几重,
堂前聚散恨朦胧。
隔年再看成林柳,
许是当初落絮青。



第七十二回
贾史王薛(打油诗)
贾史王薛孰更强,
龙王来请金陵王。
王家地缝扫金银,
史家人稠窄阿房。
也看丰年好大雪,
贾门似海接驾忙。
岂料飞鸟投林后,
厚地高天白茫茫。



第七十三回
红楼一梦
百年枯木又秋霜,
敕造红楼返照光。
君子恩泽披五世,
王孙一梦尽荒唐。



第七十四回
抄捡秋爽斋
桐剪秋风动落霞,
书斋菊掩刺玫花。
飞来断掌三年响,
我若男儿处处家!



第七十五回
凸碧堂品笛
嫠妇听砧月挂山,
短笛醉饮诉云烟。
长风断续三秋韵,
红袖凭栏数叶寒。



第七十六回
凹晶馆联诗
冷月寒塘戴雨愁,
蕉棠争绿杏桃酬。
红尘阅尽终极是,
拢翠梅红玉斗流。



第七十七回
百年老人参
紫蟒长拖笏满床,
长棚百里散席场。
老参但过多年后,
药性难挥絮败亡。



第七十八回
和《芙蓉女儿诔》
芙蓉泣血诔斯文,
霁月难逢万里云。
吹破怨笛棠老去,
清风随我我随君。



第七十九回
紫菱洲
爹娘铜臭喜无忧,
勿怨中山暴雨酬。
再我闺阁延数日,
香魂一缕祭何由?



第八十回
丰年好大雪
斗金日进兆年丰,
薛府王孙搅火龙。
养子何如猪次养,
富难三代乃真经!



天 语 星 辰
-------《红楼晚砧》后记
孙春红
记得看过一个视频《美女画家与狼》,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四川成都美女画家李薇漪收养了一个狼崽,数月后,把它放归了狼群,放归了草原。在放归的时候,李薇漪感冒发烧,数日没有起床,此狼崽非常费力的把李薇漪的窗户拱开,它把它埋藏起来的一只野兔子的最好吃的大腿叼进窗户里面,反反复复的“示意”李薇漪,让她吃吧!放归后,李薇漪还是不放心狼崽的生活状况,决定再次“探访”一下,发现狼崽后,狼崽急促的跑来,反复围绕李薇漪撒欢,蹦跳,打滚,跑过来又跑过去,……十分激动、万分亲热的样子!狼崽终于在反复的“回头”中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李薇漪!
不少人看过这个视频后感动不已,狼通人性!
其实,不只是狼通人性,虎、狗、豹、牛、马、猴……无不通晓人性;自然界当中的动物,也包括植物,一草一木、一瓦一石、一粒沙子、一片树叶,一阵微风、一滴海水……,无不是世界生灵!只是我们还没有选择恰当的与其交流的适当方式而已。我们姑且把与他们交流的方式称之为“天语”;夜晚,我们仰视天宇,群星璀璨,群星灿烂,群星光华,……那一闪一闪的群星,岂不就是在与我们“对语”?假如,我们到了另外一个星球上了,再次观看天宇,所见亦然!关键是人能否悟出来一种境界:天人合一!万类霜天皆是我,我即深秋一枫叶!日月星辰我胸襟,星汉灿烂天语我!
我记忆一首古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记载:“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李广认为是老虎,射中了,箭头深钻石头里面难以拔出来了;第二天一看是石头,再射它的时候,却再也射不进去了啊!同样都是石头,认为是老虎就射进去了,知道是石头就射不进去了。人与老虎和人与石头的交流方式不同其结果显然不同了!认为是老虎的时候为什么人与石头就有了交流?那是因为人与老虎是有交流的。由此看来,人与石头不是不可交流,只是还没有找到交流的方式。
当今社会里,人与人,人与人群,人群与人群……的交流可以说是无所不有了,姑且不论;人与自然界,动物界、植物界,地球和星空,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也都是可以“交流”而且是存在“交流”的,其“交流”方式还在探索、发展、深入,此,也是姑且不论;那么,我们当今社会和古代社会、古代人、人群,是否可以“交流”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我们从地下发掘出来的古代社会里使用的玉琮、玉璜等等,深入研究这些礼器,我们就发现了古代人们是如何敬天、敬地的,一幅幅古人敬天、敬地的画面就展现出来,活灵活现的浮现在我们面前了。先人们给我们留下的文化瑰宝,甲骨文、铭文以至于诗词歌赋等,这些文化都记忆着先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的悲哀喜怒都洋溢在内了。我们吟诵《楚辞》,屈原行吟泽畔,披发仰天,凸显了他忠君爱国的美德雅行;司马迁不顾残身耻辱,“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我们读《史记》,似乎就是在与司马迁对语;陶渊明不作县令而“种豆南山下”,做自己想做不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我们每每读其诗文,总觉得就是在与高士交流,他这种率性而为的文人气质令多少文人叹为观止;杜甫,“晚年忧黎民,叹息肠内热”,自己住在茅屋内,期冀天下寒士住入广厦之中,这位世界级别的诗文大家沉郁顿挫的诗文足显出来这位在长安励志十年终于从政后得到了看管武器仓库的八品的政府官员的一颗炽热的爱国忧民之心;曹操,站在碣石山上远望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毛泽东主席在北戴河远望大海,“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试想,假如让曹操和毛泽东坐在大海岸边交流一番,谈论资治、交流文武,阅尽人间百态,这些伟人一定要有说不尽的论题,其实,他们也已经进行交流了!
钱谦益,明末清初“江左四家”之一,当时文坛领袖,在清军攻击时钱谦益献城而降清。之前,名妓柳如是嫁给钱谦益为妾,柳如是力劝钱以自杀正名,钱亦应允了,柳并且愿意随其同死!于是二人决定投湖而死,柳如是走在前面,钱谦益在后面跟随,入湖水中,……忽然,柳如是渐渐的听见身后的水声消失了,回头看去,发现钱谦益又回头走了,已经上岸了!柳如是责问钱为什么不投水?钱谦益回答:“今天湖水有一点凉,不适合自杀啊,等一等湖水不凉了呢,……改一天再说吧!”我们也无暇去评判、指责钱的变节行为,但是,我们今天读其诗文,虽文辞华美,但总是有一种虚化、无力之嫌。同时代的人,夏完淳,从十二岁就参加抗清复明活动,其诗文慷慨淋漓激昂,成为当时非常著名的最年少的文学大家,其诗集《别云间》风靡一时!三年后被捕,清政府力劝其投降,少不了高官厚禄,夏完淳慷慨就义于南京!当时就义的时候,面对一个翩翩美少年,刽子手就手软了,几乎不敢正视,屠刀难以举起来!我们透析二人的诗文,就似乎看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
再说代表着我国文学、文化最高成就的《红楼梦》,二百多年来,“红学”成为热学、显学,尤其现在,“
“红学”一天天的热起来了!《红楼梦》的每一回、每一段文字都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似乎都有研究不完的深邃意义。我们研读《红楼梦》,似乎就是与曹雪芹对语交流,曹雪芹通过《红楼梦》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那么,研读《红楼梦》文本就是最重要的了!通过研读《红楼梦》的每一回、每一段文字,我们要发现曹雪芹的内心在想什么?他在那个年代、那个时候急于要告诉后人什么?他发现的是什么?曹雪芹写贾宝玉的“痴”,贾宝玉看见树叶就与树叶说话,看见水中的鱼就跟水中的鱼说话,看见一个石头也要拿起来与其对语呢 ……,高明的曹雪芹先生的意识就已经非常超前了 —— 人,是可以与日月星辰对语的!那么,我们当然也可以与曹雪芹对语了吧?如何对语?那就是深入的反复的研读原文。在《红楼晚砧》中,笔者又一次写出来了136首关于《红楼梦》的诗作,贻笑于大方之家。在《红楼听雨》中已经写出来了关于《红楼梦》的136首诗作了,笔者将一如既往,还要再写《年轮五》《年轮六》呢……深入的与曹雪芹先生交流下去,看一看曹雪芹到底要告诉后人什么?笔者将其试探着“究”出来,告诉当今人们!“亦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