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你好
作者:逸野
有的人,你寻觅万水千山也无法相遇,而有的人,你是注定要遇见的,比如邻居。中国人相信缘分,把不期而遇不约而同归为缘分,缘分让人觉得温暖,象征着美丽的邂逅和舒心融洽的关系。
“千金买屋,万金买邻”,道出了邻里关系的重要性。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个地方,原本素昧平生却从此天天相见,你顺眼也罢,你难受也好,同一片蓝天,同一片草地,同一个大门,同一部电梯,进进出出来来往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再陌生的也成了熟人,从来不打招呼的也记住了容貌长相。
泱泱中华,许多邻里和睦的佳话代代传颂。“远亲不如近邻”,这是我们的祖先留下来的训导。“亲仁善邻,国之宝也”、“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古人认为与人为善是为人处世的原则,而行善、行道之人才是真正有福的。
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的《移居》诗云:“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他选择移居南村,是因为他看中了这里有很多内心纯净的“素心人”,希望能和这些人朝夕相处。陶渊明寻找的,可谓是“同道中人”了。
清朝郑板桥的家人与邻居为建房之事发生纠纷,写信请求在外地当县令的郑板桥出面干预,郑板桥的回信是一首诗:“千里修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听从郑板桥的劝告,果真礼让三尺。邻居见此,也让三尺。结果两家之间由此和睦相处,相让的几尺地反倒成了友好的通道。
相聚是缘,相处却是一门学问。大家来自于不同的地方,天南海北,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学识素养,对事物的认知、判断、处理也不尽相同,尤其是生活习惯,每个人都不同,关起门来自己怎么样都没有关系,因为不影响他人,但是,打开了门窗,走到了门外,他人就能听见看见,就能有感受就会被影响,因此,个人的行为就不仅仅是个人的了,更需要负责任的态度、善良的心、公德心、慈悲心。崇尚“只要我自己开心”没错,不过,在自己开心的同时能够让他人也开心——至少不让他人烦心,不是积善积德的好事么?
我相信,世上好人多,善良的人多;我知道,我自己有个性有自己的习惯,还会常常在不小心的时候犯错,那么,我就不能要求他人完美。大家相处一起,求同存异,多点理解和包容,多点微笑和善意,才能营造一个和谐、文明、博爱、礼让的美好家园。
人是很难改变的,但是,人是会被影响的。环境改变人,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人。一个干净整洁文明的环境,需要所有人共同营造。既然我们有缘相聚,既然注定要成为邻居,为什么不从我做起,自律和反省呢?以前怎么样都不要紧,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做一个好邻居,让小区里每个人都为有好邻居而感到幸运和自豪,那多好啊!
我期待,每一天都能看见邻居阳光般的微笑,无论是否认识,都能亲切地道一声:你好!你的荣华富贵也许与我无关,但是你的喜怒哀乐会传递给我;也许我不能为你做什么,但是我会为你深深祝福。
邻居,你好!

讲好中国故事 把中国读给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