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雄鹰★铁骑
我们中国近代有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早在400多年前,中国人就曾经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作战,打了一场吊打敌人的保卫战,这场保卫战打的对手日本300年没敢踏出国门。有人甚至评价说:这可能是人类战争史上,最不自量力的一场战争。
16世纪末,丰臣秀吉结束了日本长达100多年的战国时代,统一了长期处于混乱中的群岛,让日本真正意义上成为了一个统一的国家。在这之后呢丰臣秀吉的自信心开始迅速的膨胀,胃口也变的越来越大,看到隔壁的明朝国土那么大,好像还有个叫万历的皇帝,不太爱管事,那真是一个眼馋呐。
慢慢的,征服大明帝国莫名其妙的就成了丰臣秀吉的人生目标,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宏图霸业,丰臣秀吉当上了太阁殿下以后,就开始积极备战,他一边命人悄悄的在东海道建造战船,一边在全国大肆的收集粮草,经过几年的精心准备,日本的军事实力已经空前强大,于是呢,丰臣秀吉就正式下令征兵出战。
接到命令之后,各路诸侯迅速行动起来,你出500人,我出800人,没想到竟也凑成了十多万人的大军。
出征之前,丰臣秀吉先给朝鲜国王写了一封信,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尊贵的太阁殿下我,已经统一了日本,接下来就要去征服明朝了,现在我要率领大军从你这里借个道,到时候呢,你只需要带个路就行了。
收到消息的朝鲜国王,以为有人在搞恶作剧呢,确认了很久才知道这个信竟然是真的。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明朝经过张居正的改革,国力日盛,后来史称“万历中兴”。你个弹丸小国想要征服大明?
朝鲜国王的回复非常简单高效,两个字“不借”,收到回复的丰臣秀吉感觉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你丫回个信连个署名都没有,你是怕浪费墨水吗?😂
这位尊贵的太阁殿下一声令下,13万日军搭乘上百条战船,簇拥着就向朝鲜杀了过来,1592年4月,日军在釜山登陆,战斗非常顺利,仅仅两个月的时间,日军就先后攻陷了朝鲜的首都汉城和陪都平壤,拿下平壤以后,丰臣秀吉立即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攻下北京之后领土该怎么分?
经过简单的讨论,丰臣秀吉决定了自己当唐王,他的侄子丰臣秀次被封为关白(宰相),日本和朝鲜,则分别分给了他的亲信还有部下。
就在这个时候,远在北京的万历皇帝,收到了朝鲜姗姗来迟的求救信,在万历看来,朝鲜被欺负了那怎么行,你这是在打天国上朝的脸啊!大明没有多想,点兵点将之后,看了一下陕西的李如松刚刚完成了平叛,状态还不错。就让他带着手下去试试吧。
听说明朝出兵了,日军一开始还有点紧张,但是当他们看到李如松的兵力之后,顿时就兴奋起来了,因为李如松只带了3万多人,而日军守城的官兵也有3万多人。人数相当的情况下,对于守城的一方来说,优势当然要大的多,眼看着就兵临城下,日军的将领们却在大营中闹了起来。
原来啊,有人说我们守军只要躲在城墙上,利用火绳枪的优势,耗也能把明军耗死。但也有日军说赶紧主动开门出战,一定要把明军全歼在平壤城下。
不管两边的意见分歧有多大,日军指挥官的美梦是明确的,打败此次进攻的明军是肯定的,马上我们就能跨过鸭绿江,一举拿下北京。
李如松这边当然不知道日军在想什么,他也懒得去猜,因为在他看来,完成这个任务实在不难,他要赶紧打完回家。明军没有使用攻城车,投石车,这些传统的攻城器械,更没有直接下令让士兵攻城。李如松拉出了上百门大将军炮,一声令下,无数炮火就向城头倾泻而去,日军这边还在做着直击北京的美梦,没想到就被从天而降的炮弹炸的支离破碎。
几轮炮火洗礼过后,李如松缓缓的下令(攻城),这个时候,日军哪还有能力进行抵抗,很快,明军就杀上了平壤城头打开了城门,幸存的日军不得不仓皇逃走,这一仗,日军死伤一万多人,而明军的损失还不到1千人,守军和攻城方的战损比,竟然达成了10:1,这简直是人类战争史上奇葩般的战例存在,紧接着日军接连遭遇惨败,日军将领不得不一边派出使者跟明朝求和,一边带着手下悄悄的退出了朝鲜。
跑回日本以后,不少部下劝丰臣秀吉暂时放弃进攻明朝的想法,但丰臣秀吉不但不听,还叫嚣着说:这次失败,主要原因是日军的武器不太行,只要咱们造出比明军还强的大炮,就一定能战胜明军,征服明朝。
丰臣秀吉的执行力还是值得被钦佩的,日本真的高价从国外买回了火炮图纸,拿到图纸的丰臣秀吉激动的双手都开始颤抖了,仿佛自己此时已站在了北京城头。他立即下令,召集全岛的能工巧匠,购买材料建造大炮。
四年之中,日本倾力造出了几百门比肩明军的大将军炮,1597年,丰臣秀吉信心满满,再次召集14万人马,兵分两路进攻汉城,有了大炮的日军志得意满,在他们看来自己的人数和火器都碾压明军,击败对手那只是时间问题,不少日军甚至开始幻想着,这次攻城,我们也要像李如松一样,先用大炮洗地,让明军尝够炮火的滋味,再一举歼灭他们。
但是当丰臣秀吉的将军们,带着大批人马走到汉城附近,准备拉开阵势摆出大炮阵时,没想到,明军的铁骑竟然不打招呼的从树林里冲了出来。很多日军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倒在了骑兵手里的三眼火铳之下,日军将领气的眼睛都歪了,你这简直是不讲武德呀…,上次你们排大炮阵的时候,我们可没来偷袭你们呀。
不过迅速冷静下来的日军,马上做了总结,火铳是需要重新填弹的,这轮日军虽然损失惨重,但是明军一时半会没有填弹完毕,必然不敢轻易靠近,此时准备大炮正是时候,可日军刚刚准备把大炮摆好位置,调整方向。明军的铁骑转眼又杀回来了,这个时候明军手里的火铳也都换成了马刀,又一批日本兵倒在了明军的大刀之下。而刚刚准备掏出倭刀,准备要决一死战的日军,转眼间就看到明军又快马撤退了。
日军这边以为战斗应该结束了吧,没想到,填充好火铳的明军又重新杀了回来,这三来三往真的把日军给打懵了,不是都说大炮好使吗?
我这造了四年的大炮,你倒是让我试试威力呀!这一仗,日军精心准备的大炮,不但没有发挥出一点效果,反倒成了拖累,几万人被两千骑兵追着打,死伤不计其数。
原来呢,在这次战役之前,汉城守将明朝的大将麻贵,早就摸透了日军的底细,面对来势汹汹的丰臣秀吉,他改变了策略,我们这次不拼武器了,拼战术。
用兵之道,先定其谋,
然后乃施其事。
审天地之道,察众人之心。
习兵革之器,明赏罚之理。
观敌众之谋,视道路之险。
对不起哈。这诸葛亮的治军,估计日军压根没听过,这次战败之后,日军又接连遭遇惨败,最后只能蜷缩在沿海的几座小城里。
本想要征服大明,可眼前这海峡想要过去都难,急火攻心的丰臣秀吉竟然一病不起,狂吐几口鲜血后就一命呜呼了,丰臣秀吉的死讯,彻底摧毁了日军的意志,剩下的日军当即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撤”。
不过日军的逃跑计划做的还算很周密,他们一边派出一小部分人佯装进攻,一边让大部队连夜乘船逃跑,1598年10月,日军顺利登船,战船快速驶离朝鲜,看到明军竟然毫无察觉,感觉就要胜利逃出朝鲜海域的日军欣喜若狂,正当他们幻想着即将回到日本本土,开启新的生活的时候,却没有发现,不远处的海面上,有一群人,早就等待他们很久了。
原来明军在得到丰臣秀吉的死讯后,马上就料到日军要撤退,故意对小部分的日军进行猛烈反击,对大部分的撤退不但不阻止,还特意给他们预留了一个专属的逃生出口(露梁海峡)
这里正是明军给这群不自量力的小丑选好的坟墓,老将邓子龙早就带人埋伏在了这里,并且他在日军战船启航之后,还派人切断了日军返回陆地的退路,日军战船如期出现在了预定的海面后,邓子龙立即下令战船全部开火,在猛烈的炮火下,日本战船一艘接一艘的开始沉没,海面上哀嚎声此起彼伏。
但是这一仗并不轻松,日军在最后的生死之战中,展现出了难得的勇猛,中方将领邓子龙,朝方将领李舜臣都血洒露梁海峡,而日军战船更是被几乎全歼。
抗倭援朝战争自此正式宣告结束,明军班师回朝后。万历皇帝在北京为出征的将士们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庆功仪式,仪式过后,他让人当着各国使臣的面,宣读了大明的诏书,诏书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这句话是警示更是预言,在这之后的300年里,再也没有一个日本将领敢走出自家国门,踏上别国的领土。

末学——雄鹰★铁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