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主席说:“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烽火人生》
一、心灵的叩问
(2021-12-26)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徐肇基——这位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一生金戈铁马、辗转于烽火征途的将军退休了。他住在西安市军队干部休养所里,本可以漫步树荫下,悠闲自得;坐在茶桌旁,品茗聊天;窝在斗室里,含饴弄孙;甚或叫上几个牌友,垒垒长城;约上几位知己,侃侃大山……但他在有生之年,却选择了“青灯黄卷”,奋笔疾书,赶写这篇回忆录。
为什么?是为了给自己评功摆好吗?答案是否定的。他说:“回想一生,自投笔从戎到解甲离休,觉得并没有什么彪炳史册的显赫业绩,没有做出像董存瑞、黄继光那样的英雄壮举,自己不过是人民革命战争汪洋大海中的一滴水,逐浪而起,随波而落。即便如此,党和人民却给了自己至高的荣誉和优厚的待遇。”对此,他从心底里感谢党、感谢人民。
他之所以要写这篇回忆录,是因为:
尽管新中国已经成立几十年了,现在,满眼灯火璀璨,充耳欢歌笑语,到处一派安详……但是,这和平的景象,却丝毫抹不去他心中对战争年代艰苦卓绝斗争生活的深刻记忆,更忘不了战火中所涌现出的一个个光辉的英雄形象,忘不了烈士们渴望建立一个让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的嘱托。每当夜深人静时,战友们鲜活的面容,常常在他的脑海里一个一个地浮现;他们英勇献身的英雄壮举,时常在他眼前一幕一幕地翻腾;他们震天动地的喊杀声,常常在他耳畔不停地萦绕回荡……于是,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他想,为了人民的利益,成千成万的先烈们英勇地牺牲了。他们倒在了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战场上,倒在了新中国诞生的前夕,甚至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日子里。他们没有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他们没有埋怨、没有惋惜、没有向党和人民提出一点点关于他们个人的任何要求和报酬。并且,最令人担心的是:随着时光的逝去,他们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也将很快泯灭于时间的长河而不再、不能被后人所知。他觉得,自己作为幸存的知情人,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将这些告诉后人:在这一方国土之上,我们的民族曾经有过这样一代人,在那国势倾颓、饥寒交迫的乱世中,他们为了建立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纷纷投入革命的洪流,毁家纾难,奔赴战场,洒血抛头,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浇灌出了一个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又为驱逐外国侵略者而英勇战斗……假如,自己不能把这些述说于后人,激励后人继续完成这未竟的伟业,那对于牺牲的战友们来说,自己简直就等同于犯罪。

除此之外,现实中他所听到、遇到的一些问题,也是敦促他赶写这本回忆录的理由。
他退休前后,常常听到一些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说什么要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他觉得,这本没有错。可是,究竟什么才是当代青年的“人生价值”?如何衡量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大小?他以为,如今不少人把这个问题弄颠倒了,算错了账。
他认为: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应当是: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减去对社会的索取,所得的值越大,他的人生价值就越高;反之,则越低。但是,一些人却将公式倒过来算,即:从社会索取的减去自己的付出,所得的值越大则其价值越高。按照他们的逻辑:一个人官做得越大,或者挣的钱越多,生活越闲适,待遇越优厚,其人生的价值就越高,就越值得炫耀。他觉得,这些与先烈们英勇奋斗的理念是格格不入的。假如是这样的话,那么,当年战士们迎着敌人机枪扫射、舍身炸毁敌人碉堡;战士们身负重伤、握着手榴弹冲进敌群、拉响导火索与敌人同归于尽……这样的生命该值多少钱?他们得到了多少钱?!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从1840年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不知有多少人民英雄光荣牺牲。仅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以至解放战争中,全国就有5000多万名革命先烈,其中有姓名可查的共产党员就有近400万人。建国后湖北省红安县查出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 22552人,江西省兴国的烈士更多。1947年,洛宁县城解放,全县仅8月份参加他们这支部队的热血男儿及“解放战士”就有1800多人。这批人最后幸存下来的仅仅只有几十个人,很多人牺牲后连个姓名也没留下来。其中最可悲的是:那些“解放战士”, 当时,因为战事紧张,档案缺失,有的直到牺牲后家乡人还不知道他们参加了解放军,以至于连个“烈士”的名分也未能得到。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安宁,却没有得到什么报酬或好处。这难道能说他们的人生就没有价值,他们的人生就没有意义吗?试问,如果人人都只为自己打算,事事只为自己着想,患得患失,贪图安逸,那么,还有谁会想着为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翻身去闹革命?还有谁会冒着枪林弹雨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去和敌人厮杀搏斗?难道我们就指望那些成天迷恋于靡靡之音、事事惟钱为上、惟利是图的“小鲜肉”们,指望那些暴富起来的纨绔子弟去舍身炸碉堡、去提着脑袋闹革命吗?诚如是,在中华民族广袤的大地上,就绝然不会爆发那样一场惊天地、泣鬼神、波澜壮阔的人民革命战争!
还有,随着战争年代的远离,我们干部队伍中也有不少人逐渐放松思想改造,不愿继续革命了。他们以为革命胜利了,坐上了江山,该论功行赏,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了。他们似乎忘记了昨天的疾苦、贫困、饥荒和战火,忘记了“进京赶考”时的誓言,忘记了投身革命时的初心。他们只愿意把群众利益挂在嘴上,而不愿意再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放在第一位,不愿意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了。他们享受了特权,膨胀了私欲,就置人民的利益于不顾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贪污腐败之风盛行……这种现象,并非空穴来风。前些年,有一阵子就似有“燎原”之势。以至于,军队中败类将军的数量已远远超过当年枪林弹雨中为缔造新中国而牺牲的将军数量。
毛主席说:“他们不曾被拿枪的敌人所屈服……”“仗我们是不怕打的,帝国主义要想‘和平演变’我们这一代人也难;可下一代、再下一代就不好讲了。中国人讲‘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英国人说‘爵位不传三代’;到我们的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情形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啊?我不想哪一天,在中国的大地上再出现人剥削人的现象,再出现资本家、企业主、雇工、妓女和吸食鸦片烟;如果那样,许多烈士的血就白流了……”过去,我们觉得这些话好像是“杞人忧天”,可现在居然已经成了现实。假如我们的干部队伍里头相当大的一个多数都变贪、变坏了,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要让我们的战士去为贪官污吏卖命?去为保护一小部分人的既得利益而抛头颅洒热血呢?!
金一南将军说,1997年,他参观美国西点军校时,一个美军军官曾指着上甘岭537.7和597.9两个高地模型问:“这两个高地你们只有两个连守卫,而我们七个营轮番进攻,就是攻不上去,这是为什么?” 是的,在当年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只有两个连,面对着范弗里特弹药量的狂轰滥炸,依旧守住了上甘岭! 今天,我们还有这样的钢铁队伍吗?还有这样的精神高地吗?还能在炮火硝烟中仍然看到那面高高飘扬的胜利的旗帜吗?
每当他看到有的干部以权谋私、贪污腐败,脱离群众、甚至是和群众对立时,每当他看到社会风气败坏,一些人为了金钱而不顾道德沦丧,不顾师德医德、人格国格时,每当他听到社会上又泛起一些沉渣(譬如:诈骗、赌博、贩毒、娼妓、雇工等)时,每当他发现新的资本家又在萌芽、老板的称呼又成为社会时髦、甚至大行其道时……他的心灵就不由得受到巨大的震撼,内心就增添无尽的忧虑。他说,假如哪天自己也魂入泉台,他真羞于面对先烈们那炯炯的眼神,羞于回答他们“我们的鲜血白流了吗” 的严肃质问。
鉴于这些,他觉得,无论如何,他有责任将这些故事记述下来,以教育后人: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不能丢,初心不能忘,观念不能变,作风不能改。
尤其晚年,他愈是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心里愈是有一个强烈的根深蒂固的愿望,这就是:愿千千万万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人民江山能千秋万代永不变色,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能永不变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这支人民军队能永立不败之地!
惟有如此,烈士们的鲜血才不会白流,烈士们在天之灵才得安息,烈士们的革命精神才能永垂不朽!
编者
2021-12-26
未完待续......
关注洛宁城事阅读下期精彩
一、 少年时期

作者简介:山子,1950年生,洛宁县人,大专学历,曾有军旅生涯,历任班长、排长、政治指导员,转业后,曾担任副乡长、县政协办公室副主任,喜爱文学,1996年开始在杂志和报刊上发表散文、诗歌和小说。

作者简介:杨小沪,男,洛宁县景阳镇人,1947年生,中教一级教师。


